盡管之前已有業績預告,但中興通訊2012的業績仍顯得慘不忍睹,虧損28.4億元人民幣創下了成立以來之最。痛定思痛,在發布財報時,中興通訊透露了幾項改革舉措,其中聚焦大國大運營商是增收根本,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員工數增長、提高效率等是節流舉措。
受亞非拉市場毛利率太低所拖累
2012年,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842.1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4 %,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4億元人民幣。
之前,中興通訊已經披露,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國內部分系統合同簽約延遲、終端收入下降、國際部分項目工程進度延遲等綜合影響。
但其實仔細分析的話可看出,中興通訊海外市場拖累更重。“由于非洲、南美、亞洲及國內較多的低毛利率合同在2012年確認業績,整體毛利率較2011年下降,因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幅度較大”,中興通訊的財報中如此稱。
這實際上與過去幾年中興通訊的出擊方向有關。2004年,中興通訊擴張海外市場真正起航。但是,資料顯示,中興通訊海外市場集中在亞非拉國家,包括埃塞俄比亞、印尼、印度、烏茲別克斯坦、尼日利亞等不發達國家。去年中興通訊在美國市場上升很快,但卻遭遇美國政府打壓,生不逢時;而歐洲全球電信設備市場另一個非常好的區域市場,但中興通訊的系統設備份額不大。
去年由于印度政府對電信運營商牌照制度改革,不少運營商被裁撤,中興通訊在印度也遭受重大打壓,而中興通訊在印度的收入一年曾高達10億美元。
國際化步伐進入冬天
中興通訊的國際化一直是業內研究的經典案例。從收入來看,中興通訊在海外市場的收入占比逐漸增加,但是,并沒有帶來穩定的利潤同步增長。
2005年,中興通訊將國際業務平臺自國內大舉移往海外,并命名為其“國際年”。 2005年年報顯示,中興通訊國內業務營收138.7億元,同比下降達22.1%,其業務增長主因為亞洲(不包括中國)和非洲地區營收雙雙增長70%以上。
2006年,中興通訊國內市場繼續低迷。年報顯示,中興通訊國內市場營收128億元,同比下降7.7%,而其海外市場除非洲營收下降9.6%外,其他皆大幅上漲。
2007年,中興通訊國內市場營收僅146.8億元,同比增長13.83%,而海外市場營收則達200.91億元,同比增長94.83%,首次超過國內市場營收,占公司整體營收的57.77%.至此,提前近2年完成殷一明提出的5年使國內外市場各占一半的目標計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興通訊財報披露,其國際市場營業收入為446.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8%,占整體營業收入的53.0%.這說明中興通訊國際化出現了發展瓶頸,無法做到一直的高速增長。
而究其原因,全球幾大電信設備巨頭的價格戰是主因,另外,全球經濟不景氣造成的電信業投資減少也是重要原因,這導致包括中興通訊在內的全球幾大電信設備巨頭幾乎全部進入業績不佳的“寒冬”。
仍將聚焦大國運營商
客觀而論,中興通訊2012年也并非一無是處,對其非常有利的一面是實現了整現金流。財報顯示,2012年經營性現金流為18.73億元,自由現金流轉正,實現經營性現金流、自由現金流雙雙轉正,自由現金流為三年來首次轉正。
另外,在海外市場上,來自美國的收入實現跨越式發展,來自歐美市場的收入同比增長1.63%,也比整個國家市場收入的負增長要好。
而且, 在2012年經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中興通訊仍然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同比上升4%,達88.29億元人民幣。中興通訊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的PCT申請方,亦成為歐洲專利申請量前十的廠商首家國內廠商
面對2013年,中興通訊在財報中稱,將致力于產品創新與方案經營,聚焦主流產品,提升研發效率,深化人口大國及主流運營商戰略,聚焦優勢市場同時積極拓展政企及服務市場,控制費用支出,提高運營效率。
而中興通訊內部人士透露,在海外市場,中興通訊將更注重大國及主流運營商;再體制上,將取消體系和區域層級,形成公司總部—事業部——代表處的三級架構,同時加強商務、法務等專業能力從總部至一線的貫通,切實提升一線作戰和風險防控能力“。
而實際上,到2012年底,中興通訊銷售四層機構同比減少40個左右,占比近2成。在產品方面,中興通訊已完成各產品線評估,并初步確定了并轉產品線目標清單,扭虧可能性不高的的產品今年會限期分拆處理。
而在員工數上,中興通訊表示,2013年,公司將嚴格控制總人數增長,但其又稱,這并非裁員,而是實行每年5%的人員淘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