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吐槽:
“路上并不是沒有空的出租車,但不少車都對我的揚招視而不見。”
“眼下,全天都能遭遇空車不停,早晚高峰以及高峰剛過的時間段,尤為明顯。”
“我最長等了25分鐘,都沒能打到車。”
“的哥”調查:
“做揚招生意,‘效率’太低。用了打車軟件,信息透明化,司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客人。”
“用軟件接生意,能獲得不少額外收入。早晚高峰時間,能搶到加價的生意;近一點的路程,等乘客主動加價再接單。多接軟件活,還可拿到軟件開發商給予的流量費、獎金等獎勵,兩頭拿錢,何樂而不為?”
近一段時期,不少上海市民發現,要打出租車不太容易。不要說是高峰時間,就連非高峰時間也難打車,“空車不停”現象隨處可見。究其原因,乘客認為,因為有了打車軟件導致司機“隱形挑客”;管理部門稱,道路擁堵使得司機寧可放空車繞到非擁堵區域再做生意……
不管是什么原因,歸根結底,在司機眼里只有一個目的:找更賺錢的生意去;或者,等更賺錢的生意來。“空車不停”現象的出現,向管理部門提出了新問題。
“空車不停”現象普遍
“一連七八輛空車開過去,看見招手,剎車都不踩一下。”近日,上海市民李先生向記者反映了打車的遭遇。他感嘆:現在,上海出租車“空車不停”的現象隨處可見,“打車越來越難了”。即便在非高峰時間,站路邊揚招,運氣不好,10多分鐘都未必能打到車。
楊小姐在淮海東路西藏南路路口的一家公司上班。每晚下班時,她都選擇打車回家。“經常要在路口等上十幾分鐘,有時候要等二十分鐘。路上并不是沒有空的出租車,但不少車都對我的揚招視而不見。”楊小姐告訴記者,她揚招的車輛頂燈都是綠色的“待運”狀態。
在衡山路上班的陸先生也“深有同感”。他也經常遭遇揚招打不到車的狀況,“眼下,全天都能遭遇空車不停,早晚高峰以及高峰剛過的時間段,尤為明顯”。
記者對朋友、市民進行了一番微型調查。幾乎每個人都有“看見空車坐不上”的痛苦經歷:“高峰時間空車少,過了高峰停得少”;“上午還稍微好一些,下午這種情況更突出”;“基本上等七八輛才能坐上車,10分鐘打不到車屬正常情況”;“我最長等了25分鐘,都沒能打到車”……
是打車軟件惹的禍?
“這一現象的增多,我認為是打車軟件造成的。”上海市民何先生講述了自己的一次打車經歷。周五下班,他從莘莊前往市區,路程不短,可站在路邊,幾乎無車理會。等了近10分鐘后,同事用“嘀嘀打車”軟件,立馬幫他叫來了一輛車。何先生認為,出租車就在附近轉悠,揚招不停,軟件一叫就來,說明司機更愿意接軟件顯示的生意。
記者直接詢問了幾位出租車司機:“為什么揚招招不到出租車?”一位“的哥”告訴記者:“做揚招生意,‘效率’太低。要是去堵的地方,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獲得的收益都不明確,很容易虧本。用了打車軟件,信息透明化,司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客人。”他承認,自從熟練使用打車軟件后,揚招的生意的確做得少了。
另一位司機則答:“用軟件接生意,能獲得不少額外收入。早晚高峰時間,能搶到加價的生意;近一點的路程,等乘客主動加價再接單。多接軟件活,還可拿到軟件開發商給予的流量費、獎金等獎勵,兩頭拿錢,何樂而不為?而且,現在獎金能給OK卡了,吸引力更大。”
一些司機還告訴記者,他們還成立了“微信群”,已有700多名司機加入。群里,大家會共享生意——有的司機搶下“好差”,自己做不了,便發在群里,共享給其他司機。
道路擁堵是主要原因
記者就“空車不停”現象采訪了上海市交港局。管理部門認為,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提高,申城市區擁堵現象越來越嚴重。司機進入擁堵區域后,寧可放空車繞到非擁堵區域再做生意,也不愿拉著客人堵在路上。因此,“堵車”才是空車頻頻駛過、乘客招手不停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如今申城的出租車“單班車”多了。一輛車一位司機,司機對于時間的支配更為自由,吃飯、休息肯定也要占去更多的時間。晚上九十點鐘,確實有很多司機打算下班休息,此時“空車不停”也有正當理由。
管理部門還稱,事實上,“在打車軟件流行前,‘空車不停’的現象就已存在”,這一現象的增多,可能與打車軟件有一定關系,但也不能全部歸咎于此。據粗略測算,目前打車軟件每天的接單數占整個出租車運營量的比例并不高。
“空車不停”就是拒載?
不少市民認為,“空車不停”就是“挑客”行為,就是拒載。借助打車軟件,司機“挑客”越來越“專業”了。如果放任不管,會形成惡性循環,促使更多的司機依賴軟件攬客,而揚招變得難上加難。
記者致電“12319”城建服務熱線,接線人員告訴記者,出租車“空車不停”無法認定為司機拒載,對此行為暫時較難管理。記者查閱《上海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其中規定只有四種行為才屬于“拒絕運送乘客”,分別為:空車遇揚招停車后不載客;空車在營業站內不服從調派;空車在客運集散點或者道路邊待租時拒絕載客;載客途中無理由中斷服務。空車在行駛過程中“無視”揚招,確實并不在“拒絕運送乘客”之列。
而在管理部門看來,從客觀上說,“空車不停”混雜了司機休息、換班等諸多因素,因此,管理部門無法對“空車不停”采取任何措施而加以整治。
治“打車難”如何著力
據了解,根據交通運輸部2012年4月1日施行的《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規定》,出租汽車駕駛員存在不按照規定攜帶從業資格證,拒載、議價、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繞道行駛行為的,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記者在隨訪中發現,一些市民好不容易打到了一部出租車,卻見司機搖下窗問“去哪里”,當市民回答自己的目的地后,司機便搖搖手說自己不去就把車開走了。對此,部分市民表示規定中的“拒載”的判定標準太模糊。
而對于司機使用“打車軟件”的行為問題,去年7月,上海市交港局出臺了《關于規范本市出租汽車預約服務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禁止出租車司機使用具有價外加價、顯示乘客目的地、乘客詳細信息等功能的技術產品承接預約服務,試圖通過制約司機依賴打車軟件行為,來減少打車軟件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果。而實際上,通知的可操作性不強。交港局對打車軟件本身無直接的管理職能,對司機使用軟件行為也缺乏有效的查處和懲罰措施。市交港局表示,希望正在推進的“候客站”工程能緩解“揚招難”現象。而從長遠看,緩解這一現象還得依賴于交通環境的改善、出租車功能定位的調整等一些更深層次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