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信源都表示阿里巴巴入股360的事并不是空穴來風,盡管360一方已經否認了這個傳聞。而在前幾日網上瘋傳的一副“互聯網二戰圖”中,360被列入了“軸心國”中,它的兩個盟友正是阿里和已經被阿里入股的新浪。
嚴格意義上講,這筆還沒發生的交易其實有很高的合理性。其一,去年巨頭之間的幾次“戰爭”已經不經意地把阿里和360拴在了一起,它們有著共同的新敵人——騰訊和百度。微信雖然還沒有完全的商業化,但是它在電子商務上的想象空間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阿里。360更是踏入了百度的地盤,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把搜索業務的市場份額提高到了24%。而此前,360和騰訊(529, 16.50, 3.22%, 實時行情)不共戴天,阿里一早就拒絕了百度(170.14, -2.86, -1.65%)抓取它的信息。

當然更重要的是,兩種商業模式有著極高的互補性。360擁有巨大的流量,不少網站的內部數據都顯示,自從加入搜索之后,有超過30%的流量來自于它。但360現在的商業模式只能是簡單地販賣流量,很難有更強的溢價權。前期之所以能拿到部分市場份額,是因為包括360瀏覽器在內的業務導入了不少流量。但它今年的目標是35%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必須跟百度刺刀見紅。
阿里的危機意識更加強烈,它在今年一連串的收購和入股,包括高德(14.75, -0.39, -2.58%)、UC、新浪(75.02, -5.56, -6.90%)微博等,都是為了搶占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它的商業模式并不像微信那么天然地與移動終端適配,有很大的可能性,它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失去持續的流量。這當然是致命的,即便它擁有著一整套成熟的變現模式和龐大的廣告主群體。
所以,一個缺變現模式,一個缺流量,兩家公司走到一起并不是沒有可能,反而順理成章。其實它們的“磨合”早就開始了,2013年5月,360上線了購物搜索,合作方正是阿里旗下的一淘,雙方共建該頻道。而在阿里剛剛宣布的手機游戲平臺中,也看到了360的影子。馬云曾因為雅虎(40.01, -0.33, -0.82%)中國的一系列恩怨,揚言永遠不會跟周鴻祎合作,但在移動互聯網緊閉的大門前,馬云并沒有太多的選擇。
如果兩家真的牽手,那么受影響最大的肯定會是百度。道理很簡單,擺在廣告主面前的兩份方案中,一邊只有干巴巴的關鍵字搜索,而另一邊則是包含了搜索、電子商務、視頻、微博、移動等元素的全媒體解決方案,廣告主會選誰一目了然。
而且,它還會最大程度地防御微信的攻擊。因為如果有源源不斷的流量,阿里此前搭建的生態系統才有了動力。當然,它還需要等待各個盟友之間產生的協同效應,但這至少不再是無源之水。
所以,這筆潛在的交易理論上是完美的。如果交易成功,阿里和360都會在未來的幾年里高枕無憂,而中國的互聯網也將因此來到“雙子星時代”——商業史上已經有無數的行業都驗證過這個路徑。
當然,這個路徑并不平坦,現實的阻礙是:馬云和周鴻祎。兩個極具性格的偏執狂能不能接受彼此,尤其是后者,他可從來都不甘于寄人籬下的哦。這樁好事究竟能否修成,關鍵在這二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