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營改增”試點的領域和地域將同時擴大。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逐步在全國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并擇機將更多行業納入,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業內對此政策評價為“如期而至”,專家表示,“營改增”被擺在如此高的位置正說明新一屆政府對改善和企業間的稅負關系的重視和大背景下為企業減負、產業升級換代的迫切需求。
具體而言,今年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將在全國范圍內推開,解決因局部地區試點導致的政策差異和稅收征管風險等問題,并適當擴大部分現代服務業的范圍,將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納入試點;而在擴大行業試點方面,會議決定擇機將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據測算,全部試點地區2013年企業將減輕負擔約1200億元。會議特別強調,各級政府要轉變政風,過緊日子,把錢用在刀刃上,為推進“營改增”創造條件。
此前,財政部就曾公開表示,“營改增”試點將在今年進行地區和行業兩方面的擴容。對于此次國務院明確給出的時間表,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分析認為,試點地區和行業擴容非常必要,如果最終無法實現全鏈條、全流通抵扣稅款,將會給實現企業減負的目標帶來較大困難。另外,劉桓表示,本次推出的政策有助于現代服務業稅負整體減輕,對產業升級換代,尤其是對外出口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促進中國加快出口類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服務”轉變,為我國服務企業改變外包過程中因不能退稅而降低國際競爭力的局面。
作為新一屆領導班子眾多改革計劃中首個被“拎”出來的政策,“營改增”的重點推行也意味著政府積極推進稅收體制改革和實現“十二五”結構性減稅目標的態度。劉桓提出,希望政府下一步加緊配套財政體制的改革,“營改增”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的擴大意味著短期內財政收入將會出現明顯下降,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減少也將加大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需求。1994年財稅改革后,體制相互配套實現了聯動效應,而近年來稅收體制改革很快但財政體制改革基本沒有變化,用財政的“老路子”對待現在的稅收政策肯定會出現問題,為避免“營改增”讓地方財政陷入困難,中央、地方財政分成比例等都需要重新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