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理財者來說,是個應接不暇的年份。這一年,金融創新活躍異常,理財產品紛至沓來。對新的金融術語剛剛有點感覺,又有新的術語撲面而來。新東西讓人眼花繚亂,舊有的股市、樓市、金市行情讓人看著心累,但同時其“與時俱進”的多變格局,也讓人跟得有點手忙腳亂。
? ? 這一年,A股市場多云轉陰,但局部有喜。主板市場有個漂亮的起手式,卻背不住此后大部分時間里昏招不斷,最終被自己打翻在地,鼻青臉腫;小小規模的創業板,卻如初生牛犢,在市場自我縮容炒作之下,不顧一切向前狂奔,最終甩開積重難返的主板,混進國際性的牛市軍團。
這一年,花色繁多的理財產品有如山澗清泉,淙淙而來。在流動性偏緊的年份,順勢而為,暢行無阻,匯成了最為大眾化的理財工具。人們手中的閑錢,不用再哀嘆投資渠道狹窄,反而責怪花多亂眼?;钇诖婵钔ㄟ^互聯網與貨幣市場一起努力打通任督二脈,資金可以迅速游走在虛擬空間??旃澴嗟纳罾?,人無閑人;金融各業互相滲透創新的結果,錢無閑錢,從年頭到年尾,錢也都很忙。

這一年,股市整體不振,樓市價高和寡,黃金抄底屢套,期市趁機上位。這一年里,期市新品無數,搶奪市場資金。連抹不掉陰影的國債期貨也在這一年重振旗鼓登了臺,雞蛋也變成交易品種之一了。而期市不止白天開,夜晚也不歇著,投資人就算不想忙也不行了。
這一年,各種新的金融工具和新品種似乎也不得不讓投資人跟得氣喘吁吁。貨幣政策傳統的調控工具利率、準備金率直至逆回購、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等已經深入經濟生活,漸漸為大眾所熟知,這一年又涌現一批陌生面孔,比如SLO(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F(常設借貸便利)。而原先只在教科書上看到的ABS(資產支持證券)、NCD(同業存單)等金融術語也在這一年沖擊我們的眼簾。
這一年,大咖們依然忙碌在各自的領域里。任大炮火力仍足,樓市“死多頭”本色不改,不管風云變幻,只認一個方向;面對上證指數新低,李大霄也面不改色,堅守多頭觀點,不管什么政策,都能演義成大利好;宋鴻兵對黃金白銀的牛市,看得很遠……這些名人幾乎已經符號化,也不知他們是盛名之下多負累,抑或是深諳市場潛規則,反正我輩凡夫俗子難以充分理解。不過,與模棱兩可不知所云的所謂專家比起來,鮮明的立場也許更有參考意義。
這一年,理財市場如此熱鬧,理財者的理財結果依然大相徑庭。樓市進入糾結不安階段,買還是賣,都是個難以決斷的問題。股市則悲喜交加,小池騰出大蛟龍,大海似剩小魚蝦,你在哪里,你的收獲幾乎就注定。而即使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也是肥瘦不一,并非你理了財,財就一定會理你。財富可能在智力的起跑線上,回報不同的參與者。
剛剛轉身的2013,除了回報可以暫時計算清楚,一切謎團卻并未解開。2014,理財生活仍將繼續,“馬上發財”是個良好愿望,但要變為現實,依然需要理財者生活在各種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