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網絡鮮花背后藏“貓膩”

網絡鮮花背后藏“貓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19 09:45  瀏覽次數:39
  “鮮花真是比肉貴,一枝玫瑰的價錢可以買三四公斤豬肉了。”在一家知名電商花1334元的價格訂購18枝厄瓜多爾玫瑰送給女朋友的李先生,曾對記者如此調侃自己的心情。


 
  實際上,出身“鄉野”,原本或許只值幾元甚至幾角的玫瑰,在各種名目繁雜的包裝與炒作之下,卻搖身成為售價高達數百元的高檔禮品。
 
  看不懂的“高價”
 
  今年來,網絡上以所謂進口為賣點的鮮花價格,早已讓部分從事鮮花生意的人士直呼看不懂。
 
  進口鮮花品種中,最被人知曉的就是產自南美洲厄瓜多爾的厄瓜多爾玫瑰,因花朵形態飽滿、顏色鮮艷,頗受愛花人士的追捧。
 
  記者在瀏覽一家品牌店鋪時看到,8枝厄瓜多爾玫瑰售價在640元左右,單枝零售價接近80元。
 
  而在另外一些店鋪,單枝厄瓜多爾玫瑰有的價格顯示為75元,有的則冠著“頂級”的頭銜,售價直逼100元。
 
  除了厄瓜多爾玫瑰之外,還有一些冠之以“進口鮮花”的玫瑰品種,盡管名稱稀奇古怪,但售價也都在50元以上。
 
  不止一位從事進口鮮花貿易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一般而言,進口的鮮花因關稅、物流等因素,單枝的進價確實比國產鮮花高兩到三倍,但如此高的零售價格實在有些離譜。
 
  一位長期在上海從事進口鮮花貿易的羅姓批發商更是對記者透露,時下流行的厄瓜多爾玫瑰,品質較好的量相對較少,大部分都是中等的品質,零售商進價也不過在15元到20元左右。
 
  在上海曹家渡花鳥市場,記者在一家進口鮮花販售的店鋪詢問店主,其所銷售的25元/枝的厄瓜多爾玫瑰與網絡上售價達75元/枝的有什么區別時,該店主笑著說,一般的消費者也就知道花朵大、顏色鮮艷而已,“厄瓜多爾的玫瑰多呢,你知道什么是好是壞?”
 
  在網絡上,有的店鋪在主頁打著厄瓜多爾的旗號,但卻販售國產鮮花。
 
  有著多年鮮花行業經驗的張茜稱,她就遇到過此類現象,詢問客服時被告知,她購買的品種下面并沒有標明是厄瓜多爾。“原來所謂的厄瓜多爾只在首頁上有了介紹,到了具體的產品上,就用‘頂級’等特別模糊的字眼替代。”
 
  在進口鮮花借助營銷推高售價之后,原本廉價的國產鮮花也趁機來湊熱鬧。
 
  一枝國產紅玫瑰,從種植農戶到消費者手中,需要96個小時,4至5道環節。在這個環節中,經過層層提價,原本單枝種植成本5角的鮮花也攀升至7元的零售價。
 
  張茜告訴記者,她曾在網上購買了一盒打著“設計精美”的國產卡羅拉(俗稱紅玫瑰)。
 
  “10枝卡羅拉售價320元。”張茜提起那次網購經歷對記者直搖頭,“拿到手,原本期待設計精美,結果廣告詞吹得天花亂墜,其實就是剪一剪、盒子裝一裝、再裝了一張卡片寫了點文縐縐的話,技術含量超級低。”
 
  雖然以前也有高價的情況,但大多只是借助節日概念進行炒作,但在進口鮮花借助營銷推高售價后,種種營銷噱頭就開始成為常態,國產鮮花的網絡零售價格也開始走高。
 
  誰賺取了暴利?
 
  因受制于物流以及商品的特殊性,除了一兩個品牌部分實現了從種植戶到銷售終端的直接流通外,多數網絡銷售的鮮花其進貨來源還是走傳統渠道。
 
  一名從事鮮花貿易的人士告訴記者,很多人都以為終端價格走高是因為中間商的層層加價,但其實這是誤解。
 
  “當下終端的價格走高和中間環節并無關系,對于終端零售商而言,中間環節的成本并沒有增加多少。”該人士表示。
 
  記者此前曾在全國最大的鮮花批發地——昆明斗南花卉市場調查發現,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批發商們匯聚于此采購鮮花,交易一般從凌晨2點開始,持續到凌晨5點結束。
 
  一位正在等待交貨的花農告訴記者,忽略品種的要素,一般單枝鮮花的種植成本在5角以下,品種一般的更低。
 
  而一位買家則告訴記者,他一直從這里購買鮮花,收購價格每天會隨市價上下浮動,但通常購入價會高于花農成本價20%~30%。
 
  從這里進入買家手里的鮮花,就開始了一段長達96個小時的“漂流”。
 
  首先,便是從產地批發商到銷地批發商,產地批發商加價20%后,計入物流、包裝費用后,賣給銷地批發商。如果是1元1枝的玫瑰,經過這道程序后,價格大約會攀升至每枝1.7元。
 
  然后,銷地批發商會加價20%賣給次級批發商,即以2元到3元的價格售出;除此之外,銷地批發商還會直接銷售給有一定規模的高檔花店、網絡花店、婚慶公司等終端零售商,而賣給零售商的價格一般會高于賣給次級批發商的價格,為4元到5元。
 
  如果是賣給次級批發商,他們也會再計入一定幅度的提成,轉手賣給小型零售商,原本2元到3元的玫瑰會提價至4至5元。
 
  在進口鮮花方面,羅姓批發商告訴記者,整個提價機制跟國產鮮花基本一致,根據品種的劃分,有些則跟國產鮮花持平,有些會高出國產鮮花三到四倍。
 
  由此可以看到,就是這些進價不過5元、20元的鮮花,在所謂的概念炒作和包裝后,在網絡上的售價,一下飆升至30元乃至100元,增長了5倍之多。 
 
  對于此前有人回應稱,高價是因為包裝、人工、物流、保鮮技術等成本高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網絡鮮花零售商告訴記者,在網絡銷售平臺上,單枝國產玫瑰的包裝、人工、物流、保鮮技術等加起來約為6元。
 
  這也就意味著,即使加上5元的定價,中間仍有11元的利潤。
 
  有著數十年鮮花供應鏈管理經驗的嚴衛對記者表示,鮮花行業正處在現代化供應鏈條顛覆傳統供應鏈條的階段,也是鮮花消費品牌的逐步樹立階段。
 
  隨著整體國民生活水平及對鮮花消費認知水平的提升,鮮花日常化消費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未來的大體趨勢還是朝著平價走,“屆時,只有高端實體花店還可以高價模式持續,因為他們提供的是體驗。”嚴衛說。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