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越來越多的市場領域出現了“平臺化”趨勢。在金融領域,阿里巴巴等機構已形成強大的平臺經濟,蠶食著銀行的市場。
“盡管金額上還抵不上銀行的一家分行,但阿里金融信貸模式從理念和技術創新方面,啟示銀行金融服務的變革?!比A夏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總經理盧小群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總規模已突破10萬億元,預計2014年市場交易總額將會突破20萬億元。不斷刷新的交易記錄似乎昭示著一個全新的時代來臨:實體店將不再是銷售額的必然保障,互聯網技術已經將經濟社會帶入平臺為王的時代。信息化時代,與各種新的商業模式競爭或融合,是銀行業必須思考的問題,目前國內諸多銀行也在通過各種方式嘗試 “觸電”(電子商務),積極布局平臺金融。
平臺經濟帶來沖擊
2012年,激烈的電商大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阿里巴巴旗下天貓(B2C)和淘寶(C2C)的“雙11”促銷活動當天,交易額創下191億元紀錄,交易筆數高達1億零580萬筆。2012年11月30日,淘寶和天貓年內的交易總額已經突破1萬億元,相當于2011年全國各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4%。
目前,國內市場上已經形成了兩類交易平臺。一類是第三方為主體,平臺主體本身不生產產品,通過整合資源,促成雙方或多方供求之間的交易,收取恰當的費用或賺取差價而獲得收益。例如第三方支付平臺、電商平臺等;另一類是生產制造商自身為主體,如企業ERP等銷售管理平臺、產品交易平臺、繳費管理平臺(水、電、話費等)等。
“第三方支付公司通過整合多種銀行卡等支付工具,為買賣雙方進行交易資金的清算,并為公共繳費等增值服務提供了網絡支付渠道。”盧小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電商在擁有交易平臺、交易數據、支付功能之后,最終進入了金融領域,進一步整合或替代銀行信用創造和金融服務功能,變身為發放貸款的”影子銀行“,從融資業務到投資業務的全方位多角度覆蓋銀行功能?!?/p>
事實上,第三方支付機構及電商目前也正在通過多種創新方式整合金融資源,謀求打造金融控股公司。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內部郵件中稱,將籌建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業務范圍將涉及支付、小貸、保險、擔保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