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電子商務前進的步伐似乎在一夜之間大幅加快。
來自建行的消息,截至目前,該行“善融商務”入駐商戶已經過萬戶,交易額突破了35億元,融資規模接近10億元。
建行負責人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建行來說,開辦善融商務并不以在電商上盈利為目的,并且在開業初期,在電商上充分對客戶讓利,讓客戶輕松賺錢的同時盡享豐富的金融服務,最終目的在于善融商務會給銀行帶來新鮮的用戶、客戶的金融信息和金融消費(貸款、支付、理財等)?!?/p>
一位券商分析師也指出,很多銀行涉足電子商務這一領域目前都屬于賠錢階段,甚至短時期內都很難實現盈利。
銀行系電子商務平臺迅猛發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2943億元,同比增長36.9%;截至去年6月底,中國網購的用戶規模達2.14億人,同比增長23.7%。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銀行當然也有意分羹一杯。
交行于2011年6月開始建設新一代網上商城“交博匯”。 通過“交博匯”,交通銀行為電子商務客戶包括企業和個人,提供涵蓋網上支付結算、企業融資、市場拓展等綜合服務,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使用成本高的問題,同時在結合電子商務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對客戶、宣傳等資源的充分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交叉銷售,助力平臺電子商務客戶成長。
建設銀行是國內最早開辦電子銀行業務的銀行,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其電子銀行業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每日的交易量達到1700萬筆。電子銀行的發展為建行“善融商務”奠定了基礎。
自去年6月推出以來,建行“善融商務”通過重點引入和扶持善管理、重信譽的優質商戶,借力國內知名電商豐富商品供應,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等,贏得了廣大企業和消費者的認可。截至目前,“善融商務”入駐商戶已經過萬戶,交易額突破了35億元,融資規模接近10億元。
1月16日,中信銀行與騰訊集團及旗下非金融支付公司財付通舉行簽約儀式,雙方約定開展全面戰略合作。根據協議約定,中信銀行與騰訊集團及旗下非金融支付公司財付通,將根據電子商務特點,最終實現電子商戶商譽積累作為其授信的主要依據。馬化騰稱,雙方創新合作的產品滿足了騰訊電商平臺商戶及其他互聯網用戶的經營融資需求,助力騰訊平臺上電商企業的業務發展,同時協助中信銀行奠定其電商金融服務領域的重要地位。
此外,已有多家銀行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其中工商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等都以信用卡商城、綜合網上商城等不同方式進軍這一行業,但大多以B2C模式為主。
銀行電商與傳統電商“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