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業 、 、等相繼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 。和預期一致,這些公司悉數扭虧。在業績預盈的同時,這些公司透露行業有所回暖,其中粘膠短纖、氨綸最為明顯。
多家公司扭虧
華峰氨綸、友利控股隸屬于氨綸行業。其中,華峰氨綸率先于3月30日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今年1~3月盈利1500萬~2100萬元,去年同期則虧損2735.81萬元,同比實現扭虧。今年前三個月,擁有業務的友利控股則實現凈利潤1.09億~1.34億元,同樣扭虧為盈。
對于業績變好原因,華峰氨綸與友利控股理由類似:受市場行情回暖的影響,氨綸價格比上年同期有所回升,銷量大幅增加。有意思的是,兩家公司剛剛還在業績預告中大嘆氨綸售價持續在低位徘徊。由此可見,年一季度氨綸業務盈利情況比2012年四季度要好。
新鄉化纖也有氨綸業務,產能僅8000噸/年,與其十多萬噸粘膠短纖相比,對業績貢獻并不明顯。今年一季度新鄉化纖盈利150萬~200萬元,去年同期則虧損5812.73萬元,扭虧原因在于粘膠纖維市場有所回暖,“粘膠短纖本身就是個微利的行業。”公司工作人員透露。
滌綸是化纖行業中產量最大的品種,民用滌綸長絲及短纖有三家,分別是 、以及 。前兩家公司預告一季度業績同比下滑,環比卻雙雙扭虧。
氨綸出口量大增
整個一季度,大行業整體行情低迷,化纖成了一抹難得的亮色,這無疑令投資者多了一分期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昨天(4月15日),等公司又上調了粘膠短纖價格,系四月份的第三次上調。需要說明的是,自去年12月中旬上漲以來,粘膠短纖曾于今年3月初最高摸至15500元/噸,漲幅超過12%。3月中旬,該品種價格回頭向下,僅用半個月時間便將前期漲幅吞噬。
行情如此反復的原因在于,一季度向來是粘膠短纖的消費旺季;進入三月后,下游人棉紗行業要貨不積極,粘膠短纖廠家出于回籠資金考慮,不得不主動降價。中纖網分析師趙麗君透露,目前粘膠短纖行業平均開工率約85%,庫存僅能維持10~12天,比較低。
對于二季度,趙麗君認為粘膠短纖仍將漲價,但不會一路上漲;考慮到商務部已于2月6日起對原產于美國 、加拿大和巴西的進口漿粕進行反傾銷調查,“低價漿粕不會再有,下游坯布,預計粘膠短纖廠家盈利狀況會較一季度遜色”。她認為粘膠短纖價格處于洼地,該品種跌無可跌,行業將持續向好。
至于氨綸,中纖網氨綸分析師王建立透露,上半年氨綸主要看細旦絲,1、2月出口同比大增。據他了解,后續訂單比較充裕,考慮原料PTMEG產能持續釋放,預計二季度氨綸行情仍舊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