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電商自建物流配送,還是傳統快遞企業,“最后一公里”已成亟待解決的難題。在大勢所趨下,“O2O思維”開始成為破解難題的新思路。目前,電商企業已快人一步試水O2O,傳統快遞企業則緊隨其后,嘗試解開難題的“金鑰匙”。
電商自建物流
渠道下沉
電商企業通過互聯網編織出一個強大的零售網絡,但電商終究還是要把商品送到顧客手中,“最后一公里”難題自然而然地成為其自建物流無法逃避的痛。電商企業在控索O2O模式之時,通過渠道下沉,將線下零售商作為其展示平臺和倉庫,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3月中旬,京東(滾動資訊)商城宣布與15座城市的上萬家便利店進行O2O合作。京東表示,將與上海、北京、廣州等15座城市的上萬家便利店進行O2O合作,其中包括快客、好鄰居、良友、每日每夜、人本、美宜佳、中央紅、一團火等知名連鎖便利店品牌。
根據介紹,顧客可以通過LBS定位服務在距離自己最近的門店進行購物。通過京東商城的配送系統,還將得到“1小時達”、“定時達”、“15分鐘極速達”、“上門體驗”等個性化的便捷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京東O2O將利用線下門店和其中央廚房、冷鏈、常溫物流體系,提供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配送服務,徹底改變以往消費者光臨線下商店的消費模式,轉為直接送貨上門,消費者在家收貨。目前電商企業“O2O”需要“渠道下沉”,即把物流渠道不斷下沉,直到“最后一公里”。
搶占商機
“最后一公里”對企業來講不僅是一個難題,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商機。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深耕“最后一公里”這片沃土,欲從中挖出寶藏。
去年下半年,電商線下品牌“貓屋”開始興起,在這個不起眼的名字背后,隱藏的是一個瞄準“最后100米”的盈利模式。
該模式以實體店為依托,主要實現物流最后100米的覆蓋。貓屋最主要的商業模式之一便是與社區里的水果店、理發店、美甲店等商戶進行加盟合作,提供鄰居式的包裹代收服務,使這些社區商戶成為快遞物流最后一個環節的問題解決者,打通物流梗阻。
與京東、順風等自提點不同,貓屋并不依托自持物流,而是對接了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有知情人士透露,貓屋公司本身吸收了來自四通一達的注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貓屋模式大有可為,它不僅為電商物流、快遞企業提供了毛細管式的終端服務,也為諸如生鮮電商等提供了保障。
此外,線上電商企業還可根據消費者大數據,向線下投放商品,做精準營銷。
傳統快遞企業
線下拓展業務
“快遞行業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被推到幕前。”正如一位快遞企業負責人的感嘆一樣,是互聯網的快遞發展將快遞這樣的基礎行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電商快速發展的驅動下,快遞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最后一公里”也成為更加棘手的問題。快遞企業開始嘗試便利店、自提貨柜等“O2O模式”。
日前,有重慶物流企業開啟社區綜合服務站模式,提供零售便利、快遞、綜合繳費、特殊農產品訂購服務,門店前臺為便利店,后臺為快遞有償存件。
其實,“快遞+便利店”模式早已進入快遞企業的視線。早在2011年,順豐就在深圳開設了第一家順豐店,除了常規的便利店服務外,還提供自寄自取、文印處理、掃描傳真等以及送貨上門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快遞+便利店”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消費者只需將寄送的快件放至便利店,快遞員便會統一收取。便利店也可代消費者收取快件,方便消費者收貨。此外,此模式也能為快遞員減負,實現集中效率,為企業節省人力成本。同時,快遞增值服務也會為便利店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線上加碼體驗
技術含量低一直是人們對于快遞行業的初始印象,在快遞行業的傳統觀念里快速、低價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與以往不同,快遞行業開始步入消費體驗轉型期,企業開始通過線上為消費者加碼消費體驗,同時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日前,一條關于順豐快遞收派員“靚照”的微博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反映稱,通過順豐的微信公共賬號查詢快遞情況,公共賬號不僅回復了快遞單號、快遞員的姓名與工號,還寫明:“回復P字母可查看收派員照片。”消費者回復后發現不僅有快遞員的證件照,下面還羅列出了潮男指數、回頭率、陽光值、活力值四項具體指標。其實,快遞行業已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創新服務模式。
線上體驗只是快遞企業營銷的一種手段,其目的還是吸引顧客使用其線上服務。目前,順豐、EMS、中通等多家快遞企業均通過App、微信公共賬號等加碼線上服務。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快遞企業的線上服務對于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雖然沒有太好的措施,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企業仍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制定收派路線、網點布局等優化“最后一公里”派送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