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稱,三年來洋酒的品牌、品類至少增加了20%,但洋酒要想分食白酒更多的份額,難度還很大。
白酒業近來利空不斷,洋酒乘虛而入?
3月6日,北京酒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酒仙網)與韓國海特真露集團(下稱真露酒)在北京正式宣布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今后,酒仙網將成為真露酒全球電子商務的獨家代理商。
真露酒是韓國燒酒品牌,據稱占據韓國燒酒市場54%的份額。早在2001年,真露酒已在家樂福、樂購、家得利等大型商超鋪貨,進入中國。據介紹,與酒仙網的合作,是真露酒首次挺進電商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酒仙網此前的業務重心一直放在白酒上,目前其70%左右的業務收入來自國產中高檔白酒,其他品類的各種酒品占比只有不到30%。
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稱,在白酒進入調整期的情況下,酒仙網繼續加強與各白酒廠商合作的方向不會改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其他酒品(包括洋酒、紅酒等)的銷售份額,是酒仙網今后的方向。”
據上海釀酒工業協會秘書長吳建華介紹,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去年上海進口葡萄酒總量比2011年增長20%,烈性洋酒增長18%,增速和上年相當。吳建華認為,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洋酒品牌入駐,近三年來洋酒的品牌、品類至少增加了20%,國產白酒市場份額確實在逐步被進口酒水分食;但是就全國領域來說,洋酒要想分食更多的白酒份額,難度還很大,“消費習慣很難改變。”
郝鴻峰對早報記者表示,現在洋酒業務占酒仙網的業務量的5%至6%,希望未來可提高至10%。
有意思的是,洋酒在中國市場影響力增強的同時,經銷進口酒水的利潤卻在被壓縮。“以往平均一瓶葡萄酒的進口價在2至3美元左右,現在大概要超過4美元;但以往進價3美元一瓶的葡萄酒,零售價可能要200元人民幣,現在至少下降了30%。”吳建華說。
據分析,產生這一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國外酒類品牌商對中國市場認知度在提高,進口價格隨之走高;另一方面,國內消費者對進口酒水的認知增強,零售價格開始“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