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2年電商業整合,以及資本對電商投資理念轉向自我造血能力之后,2013年對于電商業來說,追求盈利和搶占行業前三的競爭將成為行業 主題。在此主題下,電商業各大佬心態不一:張近東在“趕”、馬化騰玩“潛”、劉強東意“修”、陳年尋“變”、黃光裕求“合”、馬云隱“霸”。而近期蘇寧、 國美等先后發起的自我革命,以及京東融資備糧,皆緣于背后的行業生態。
蘇寧欲“趕”2月20日,蘇寧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更名為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的會議已經通過了更名的決定,公司的經營范圍也將增加國內快遞的業務。
在目前電商業爭搶行業前三的比拼中,蘇寧的蘇寧易購處于尷尬位置,是典型的追趕者角色。
電商業人士分析,雖然蘇寧易購業務范疇已超過京東,但其模式和騰訊、京東等相當雷同,未來蘇寧將面臨創新、整合的雙重難點。
所謂“蘇寧云商”模式,基于張近東在2012年兩會期間提出的“沃爾瑪+亞馬遜”模式。張近東稱,云服務是蘇寧近幾年一直堅持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內容,而商業是蘇寧過去二十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將兩個結合可以概括在互聯網影響之下蘇寧未來的業務模式和發展方向。
此次調整彰顯了蘇寧意欲整合線上線下全線資源的龐大野心,張近東發展易購的心情可謂急切。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認為,通過云商戰略,張近東線上線 下“兩條腿走路”,有可能實現線上線下通吃。但資本市場人士則擔憂,蘇寧一方面要兼顧實體門店拓展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還要兼顧超過百億元的物流建設資金 投入,估計會影響到實際營收。
國美求“合”在電商爭奪戰中已成實實在在落后者的國美,正通過自我革命尋求突破。
2012年年底,國美宣布了一系列新戰略,其中就包括整合線下門店,預計今年3月份將關閉香港所有國美門店。
目前,國美旗下的兩大電商平臺(國美電器網上商城、庫巴網)已經進行整合,實現了后臺統一管理和資源共享。整合后,國美電器網上商城正式更名為 “國美在線”,定位于做B2C業務的跨品類綜合性電商購物網站,而庫巴則主要負責平臺運營。國美線上線下互補發展,最終形成符合各自成本的盈利結構。
整合之后的國美在線在內部溝通效率上會大大提高,同時提升服務效率,但想超越蘇寧的可能性不大。蘇寧做電商的決心強于國美,且布局更快。不過,國美最要緊的不是盲目追趕,而是要有長遠規劃和發展節奏,圍繞自身優勢創新服務。
京東意“修”2012年,京東實現快速擴張,交易額從2011年的210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600億元。2013年,京東的戰略是“修養生 息”。蛇年春節,京東商城收獲了一份令外界咋舌的大禮新一輪約7億美元(約合44億元人民幣)的普通股股權融資。在完成7億美元融資后,京東目前進可沖刺 IPO,退可為其“修養生息”戰略儲備糧草。
劉強東表示,“修養生息”的“修”不是“休”,不是停下來的意思,也不意味著業績增長會變慢。“我們的‘修’就是要通過今年的努力,把過去積累的問題徹底解決”。
而所謂“養”是指對京東的戰略型業務進行持續不斷的投入;所謂“生”,是指京東計劃在整個電商價值鏈和供應鏈服務方面不斷拓展,如在數據領域、金融領域催生出新生業務;所謂“息”,是關掉沒有未來的業務。
劉強東表示,京東于2010年就開始籌備POP開放平臺業務,未來京東將打造成一個電商平臺,甚至成為一個和阿里巴巴完全不同的平臺。“未來的商業競爭必然是平臺之戰。”京東商城的目標并非是短期實現盈利,而是將web、物流、信息系統、金融平臺業務都做成一個平臺。
京東調整戰略,或為迎接蘇寧、國美“大零售”整合的沖擊。一旦蘇寧轉型成功,其龐大的資源整合對京東的沖擊可想而知。2013年,京東再次面臨轉型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