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處于家電業轉型期,新的競合故事正在上演。記者昨天了解到,格力電器(000651.SZ;下稱“格力”)已經撤出部分蘇寧門店;并在十年之后,與國美“相逢一笑泯恩仇”。
一位國美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今年國美與格力全面合作,雙方今年采銷目標達到80億元。而今年2月,蘇寧與美的亦簽訂了未來三年600億元合作銷售意向。
格力為什么撤出蘇寧?為什么與國美復合?背后又是怎樣的商業邏輯?
? 撤出蘇寧
記者昨天詢問蘇寧廣州一家門店的工作人員,有沒有格力空調賣,對方稱,今年格力空調已經撤出了蘇寧門店,因格力給蘇寧的供貨價高于格力專賣店。
但是,昨天在蘇寧易購的網頁上,還有許多格力空調的商品和售價信息。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蘇寧易購網上的格力空調應該為庫存余貨,并向記者推薦其他空調品牌。
在上月蘇寧的一個空調峰會上,三菱重工空調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今年在蘇寧廣州地區的銷售力爭同比增長100%,原因之一是格力今年退出蘇寧體系。
格力廣州公司的一位員工也向本報記者透露,去年12月,格力空調從蘇寧全國的門店統一撤出。“這是蘇寧先提出來的,雙方合作沒談攏”。
一位格力專賣店的老板亦證實,去年12月格力空調開始撤出蘇寧門店,其專賣店的生意好做了一些,因為減少了價格競爭的壓力。
不過,蘇寧有關人士表態謹慎。一位蘇寧廣州公司的空調采購經理說,格力空調在蘇寧線下門店和線上網站都正常銷售。“有貨肯定會賣,怎么會不賣呢?”
格力總部對撤出蘇寧一事,也暫時沒有做出回應。
一位研究機構的空調業資深分析人士透露,去年蘇寧推進“線上線下同價”策略,大力發展電商。格力主要依托專賣店來銷售空調,擔心一旦線上線下同價,對其價格體系和專賣店帶來沖擊。“雙方談不攏,互不相讓,格力就從蘇寧撤出。”
一個是家電連鎖零售老大,一個是空調老大,兩強相遇,尖鋒相對。這位分析人士認為,“此事沒有誰對誰錯,雙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場”。蘇寧不想破壞“線上線下同價”戰略的落地,希望線下向線上價格看齊;格力則要維護價格體系,避免損害專賣店和經銷商的利益。
上述格力專賣店老板則認為,這會“雙輸”。格力是知名空調品牌,不做格力是蘇寧的損失,格力專賣店、國美店銷售正常增長。但是,格力也不是沒有壓力。原來在廣州地區專賣店、蘇寧、國美大約分別占格力空調五成、三成、兩成銷售,撤出蘇寧后,專賣店和國美體系能否填補所有空白?
聯手國美
在與蘇寧碰撞的同時,格力卻與十年前交惡的另一全國連鎖零售巨頭國美“重修舊好”。
今年1月中旬,國美高層及主要大區總監到格力珠海總部,格力高層及各區域銷售公司總經理與國美的中高層經營管理團隊,史無前例地面對面坐在一起。
“雙方敲定年度采銷合作80億元的目標,并談妥了國美專供機型。”廣州國美的家電采購負責人透露,今年國美與格力全面合作,格力空調全面進入國美所有門店;格力旗下的大松小家電、晶弘冰箱也全面進入國美門店,由國美操作銷售。
去年下半年,本報記者參觀國美大中中塔店時,就已發現晶弘冰箱擺在了顯眼的位置。
時間倒退十年。2004年初,因不滿國美擅自降低空調售價,格力一怒之下,從國美全國門店統一撤出。當時,國美擴張兇猛,已是全國家電零售業的龍頭。雙方交惡,轟動一時。
如今的國美對比十年前,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老板出事后,國美不再像往日那么霸氣,著力于轉變經營模式,從賣場經營轉為商品經營。去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16.6億元,同比上升8%,凈利潤5.82億元。2013年利潤預計大幅提升。
其實,雖在總部層面鬧翻,國美鄭州、西安等地方分公司,仍通過與格力各地經銷商合作,銷售格力空調。再加上國美經營作風轉變,成為國美、格力總部層面重修舊好的基礎。
格力也有現實需求。奧維咨詢學院院長張彥斌認為,格力今年要沖擊1400億元的銷售收入,在去年1200億元的基礎上要新增200億收入,渠道必須鋪開,規模才能更大。
而且,格力正在推進相關多元化,最近在央視投放“大松”(TOSOT)凈水機、電飯煲等小家電廣告;董明珠還為晶弘冰箱代言。張彥斌認為,格力系的小家電、冰箱,缺乏格力空調那樣的影響力,銷售需要全國大連鎖來帶動。
恢復了元氣的國美,也盼望有實力的供應商“撐場”。于是,格力與國美“一拍即合”。
渠道多元化
格力撤出蘇寧,與十年前國美與格力交惡如出一轍,是新的翻版。但時代變了,格力也不再像十年前那么決絕,一是沒有與蘇寧公開對罵,留下回旋的余地;二是十年前,格力撤出國美的同時,也與蘇寧等連鎖巨頭疏遠,今年雖已撤出蘇寧,但卻與國美進行全面合作。
“渠道多元化是趨勢”,張彥斌認為。格力雖然專賣店體系完善,但主要在二三四線市場;要與外資品牌爭搶一線城市的高端市場,離不開國美、蘇寧的支持,畢竟蘇寧、國美在一二級市場門店多。“現在從蘇寧退出后,格力希望能在國美補回來。”
格力提出五年內實現2000億元年銷售收入的宏偉目標,必須通過產品多元化和渠道多元化來實現。張彥斌分析說,格力與國美全面合作,不只是門店,還可借力國美網上渠道。“新興的電商渠道,目前占比不高,但潛力巨大。連鎖大賣場,不只是門店,還有網上商城。格力雖靠專賣店起家,在渠道多元化的趨勢下,它也會因時而變。”
中怡康副總裁彭煜認為,雖然國美向格力拋出了繡球,但是格力想從蘇寧撤出也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撤完的,蘇寧和國美在全國都有1500多家門店,還涉及各地的倉庫、中轉站,“雙方也許還會琢磨一下,尤其是部分地方分公司還想合作”。
富有戲劇性的是,今年2月,蘇寧與格力的勁敵美的,簽訂了三年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2014至2016年三年間合作銷售600億元。雙方還開展了“到蘇寧搶美的”的促銷活動。
無獨有偶,蘇寧、國美均表示,會分別向美的、格力開放供應鏈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針對消費者需求來定制適合的產品。“這需要制造商與零售商深度合作,”一位家電業資深人士認為,“深度合作必然會有所選擇,生產商與零售商之間已經掀起新一輪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