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企業動態 » 華龍一號“落地”:一只強扭的瓜

華龍一號“落地”:一只強扭的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2-24 08:42  瀏覽次數:33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盡管背負增強中國核電技術競爭力的使命,但這只“強扭的瓜”是不是“甜”,還要留待市場檢驗。
  2014春節前夕,來自中國核電主管部門和各家核電公司的高層以及一些權威核電專家相聚北京,商討未來國內應當采用哪一種核電技術。《第一財經日報》從有關權威渠道獨家獲悉,這一次討論得出的結果是,未來核電的主要機型是來自美國的AP1000。同時,專家們討論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主管部門最后拍板:華龍一號如要“落地”,其設計的安全標準不能低于AP1000.
  華龍一號由中廣核和中核這一對競爭對手聯手打造,最近才加入中國名目繁多的核電技術的俱樂部。大約在2013年4月,在國家能源局的協調下,兩家核電巨頭最終決定聯手研發華龍一號,后者由中廣核和中核分別掌握的CPR1000和ACP1000兩種技術融合而成。不管它今后會有何進展,其中一件可以確定的事情是:華龍一號身負“增強中國在國際核電市場的競爭力”的使命。
  落地不易
  官方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份,中廣核和中核對該技術的初步設計已經完成。命名為華龍一號,這本身似乎帶有某種隱喻,就像它被稱為是“中國核電發展30年歷史上,首次形成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那樣。
  華龍一號“落地”并不容易。在業界流傳的一個事實是,在國家能源局的積極推動之前,兩家核電巨頭都沒有意愿與對方合作。
  而在聯手打造華龍一號之前,多名知情者對本報說,中核和中廣核曾分別向國家核電主管部門提出給CPR1000和ACP1000提供“路條”,并在國內開工建設原型反應堆的請求,以便給它們“走出去”的征途掃除障礙。比如,去年兩會期間,中核董事長就呼吁,中國應盡快啟動ACP1000示范工程項目建設,“為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創造前提條件”。
  但不管如何,國家核電主管部門認為,上述做法不利于中國核電的發展。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尋找一種可以統一目前中國核電技術路線的技術。一個重大且具有歷史意義的例子是,經過反復論證比選,中央和國務院最終形成決策,并在2006年從美國全面引進了第三代AP1000型核電技術,并成立了國核技來消化和吸收該技術,試圖結束眼前中國核電品牌“五花八門”的現狀。但時至今日,三家核電公司都堅稱自己的技術是中國核電技術的最佳品牌。
  為了減少和終止這種紛爭,一些權威的核電專家多次提出了將同源于法國技術的中核、中廣核技術進行合并的想法。這些核電專家認為,該做法可以給安全監管、工程實施以及技術出口帶來諸多便利。他們說,這兩家核電公司的技術都來源于法國,其設計原理是一致的,沒有必要分開在國內建設新的核電站。
  今天,經過整整30年的發展后,中國希望核電能夠在“走出去”方面有更好表現。與中國核電同時起步的韓國,已經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在國際上斬獲了多項核電大單。盡管中國在這方面已經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苦努力,但收獲甚少。
  直至去年,中國才獲得了一些成就: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2、3號機組開工建設;與羅馬尼亞達成合作開發切爾納沃德核電站3、4號機組意向。
  中國核電企業正在嘗試到海外扮演更多角色。本報對中核和中廣核2014年的工作會議內容進行梳理后發現,兩家企業都提出了加強核電海外市場開發的重要性。
  核電“走出去”的前提是,企業本身必須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技術知識產權。與此同時,這種技術要想更順利地出口,就必須經過實踐的驗證——建設和運行——以驗證其安全性是否達標。但這兩家核電企業都缺少這種前提,盡管中核已經成功向巴基斯坦出口了ACP1000反應堆。相比中核而言,中廣核目前還沒有成功出口任何一個核電反應堆。
  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在2013年兩會期間說:“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以出口、具有競爭力的先進核電技術品牌是核電強國的重要標志。”他說,目前中國僅是一個核電大國而已。
  賀禹認為,中國要想成為核電強國,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為此,他提出了建議。其中一個是,國家層面建立核電自主創新的高層協調機制。他表示,目前,除重大專項協調機制外,核電科技研發和自主創新主要由企業自發開展,缺少國家層面的統籌和協調。
  “加快融合”
  現在,國家能源局希望華龍一號的步伐走得更快一些。在201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上,針對核電領域,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說,要“加快融合技術的論證”。而所謂的“融合技術”,指的便是華龍一號。
  不過,上述知情記者表示,華龍一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除了需要中核和中廣核把它們的技術融合在一起之外,上述內部會議明確指出,對華龍一號的設計,其安全標準不能低于AP1000。”他說,“我估計這很難做到。”
  與此同時,過去多年,在實現核電技術國產化的道路上,兩家核電巨頭幾乎沒有為此而走到一起的成功經驗。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最近在接受《南方能源觀察》雜志專訪時說,盡管兩家核電企業已經在國家能源局的推動下實現聯手,打造華龍一號,“但到了下面的具體的技術人員,是不是互相不服氣?有可能。”
  基于此,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目前已經掌握了AP1000的升級版AP1400的技術,該技術“完全可以用于出口”,“沒有必要再去做一個華龍一號”。AP1000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在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之后,國務院對中國今后該如何發展核電提出了兩項要求,即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標準”。
  不管如何,這都是中國核電技術常年紛爭的一個必然結果。“這還是體制的問題。”國家核安全局一位前任局長對本報說,“核電企業之爭僅是其中一個因素。”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上述知情者曾多次陪同核電主管部門的高層到全國各個核電基地去考察,每一次考察歸來的結果是:不知道究竟哪一種核電技術是最好的。“每到一個核電基地,他們都說自己的技術是最好的。”他說,“等到我們回到北京之后,已經全都沒了主意。”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