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廣東自貿區開放力度趕超上海 深化港澳合作

廣東自貿區開放力度趕超上海 深化港澳合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2-16 08:32  來源:中金在線  瀏覽次數:13
   廣東自貿區規劃面積931.385平方公里,包括南沙、前海、橫琴3區和1個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可謂“3+1”模式。其中,廣州南沙新區803平方公里,深圳前?,F代服務業合作區15平方公里,珠海橫琴新區106平方公里,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7.385平方公里。
  證券時報記者 劉莎莎 見習記者 謝達斐
  醞釀了整整一年的廣東自貿區(原“粵港澳自貿區”)總體方案終于迎來佳音,在1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依托現有新區、園區,在特定區域內而設立的廣東自由貿易園區正式獲批。
  931.385平方公里的廣東自貿園區面積,不僅遠超上海自貿區所規劃的28萬平方公里,更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功能定位于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升級版,通過深化與港澳間的合作,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進而發展新型國際貿易方式、探索建設現代金融服務創新區。到2020年,廣東自貿區可開發面積將達295.385平方公里。
  對于廣東省相關上市公司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值得期待的盛宴。中信證券分析師孫穩存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對于廣東省而言,主要受益的是與走出去相關的行業,比如服務業、貿易行業以及金融行業等。”
  加快一體化進程
  從地理位置上看,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島形成穩定“鐵三角”關系,構成新的面對港澳發展的窗口。“我覺得粵港澳三地更應該充分利用中央提供的這個好平臺,這些好的政策,抱團發展,加強高度合作和深度的融合。”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慧武曾向媒體表示。
  自2013年12月中旬上報國務院以來,廣東自貿區方案經過多次修改最終落定。今年4月,“粵港澳自貿區”改名為“廣東自貿區”。廣東自貿區總體方案表明:通過3~5年的努力,將自貿園區建設成為投資貿易便利,服務貿易基本自由,監管模式靈活高效,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行政與法制透明規范的與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實驗區。
  中信證券研究部在最近發布的《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點評》中也指出:“南沙、橫琴、前海、白云,與上海的錯位競爭優勢體現在同香港和澳門的互動方面以及服務貿易方面,重點是金融領域。例如,深圳市政府2014年初提出建立‘金融創新中心’、發展‘跨境金融’和‘跨境資本流動’的目標。我們判斷,廣東自貿區在金融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可能超過上海。”
  實際上,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的開發此前已被納入“十二五”規劃綱要,并上升至國家戰略,三大平臺均以港澳合作為使命。作為國家戰略層面上的發展,廣東省自貿區的實質意義也已超越簡單的粵港澳經濟合作。
  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徐印州曾表示:“粵港澳自貿區的意義不僅是面對港澳,還有東南亞市場、亞太市場以至全球市場,將來進一步的就是一體化。”
  “對于國家長遠發展而言,自貿區是為了和美國跨太平洋戰略形成競爭關系,是為了去重構新的國際貿易規則,這是在自下而上地參與重構對外貿易規則的過程。”孫穩存說。
  發揮各自優勢
  與上海自貿區不同,廣東自貿區著眼于廣東與香港、澳門兩地的經濟聯系,更加側重珠三角地區經濟整合,而前海、橫琴、南沙三大區域在探索自由貿易方面都具備不同的功能和定位,而不同的定位意味著不一樣的機會。
  比如廣州南沙新區,其作為面積最大的自貿區,將形成獨具特色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南沙區委常委董可曾表示:“作為粵港澳合作的國家級新區,南沙梳理了八個領域作為與香港合作的重點領域,包括了城市規劃建設、金融、高端商貿、中醫藥和生物技術、數據服務、航運物流等等。”
  截至2017年,南沙總投資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目前,在南沙新區擁有生產基地或即將搬遷的上市公司廣船國際、白云山、廣汽集團、廣州浪奇、珠江啤酒、東凌糧油或將迎來機遇。
  在廣東自貿區中,前?,F代服務業合作區面積最小,只有15平方公里,但在金融創新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肩負重任,被定位為安全高效的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
  2014年12月4日,深圳前海管理局對外正式發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促進深港合作工作方案》,對推進深港金融深度合作等進行了全面部署。方案顯示:“將前海建設成符合國際高標準要求、投資貿易便利、服務貿易自由、金融創新功能突出、監管安全高效的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
  具體措施包括構建亞太供應鏈管理中心、率先在前海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探索建立深港跨境融資租賃資產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融資租賃產業發展基地等。據悉,從香港獲得成本較低的跨境人民幣貸款,是目前前海企業獲項目能享受到的最大福利。
  備受市場矚目的深港通也被正式納入方案,相關措施多達14條。其中“加強深港兩地資本市場交流合作,在滬港通積累一定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本著互利共贏原則,在前海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也被寫入方案。中集集團、招商地產、深圳機場有望受益于前海新區的發展。
  “由港資、港企開發的建筑面積超過900萬平方米,港資服務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成功孵化培育港資創新創業領軍企業超過100家,建設香港優勢產業十大聚集基地。”這些都成為2020年前海計劃完成的“萬千百十”發展目標。
  作為澳門“后花園”的珠海橫琴,也為澳門的多個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和市場,包括最早啟動的中醫藥產業,已經有24家企業進駐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商業孵化中心。證券時報記者在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網站上了解到,橫琴目前在建或者簽約項目主要包括休閑旅游、文化創意、交運、基礎建設等方面。具有橫琴概念的上市公司珠海港、*ST中富、華發股份、麗珠集團等受到關注。?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