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公布的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為6.1485,比前一交易日中間價下調138個基點,創出3月27日以來的最低值;從人民幣中間價升幅而言,更是創出近20個月的最高日內升幅。受中間價上調影響,昨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震蕩上行,日內升幅105個基點。
有分析人士認為,央行大幅上調中間價意在向市場傳遞信號,以結束本輪貶值;但6月8日的進出口數據似乎構成了央行此舉的市躇矗
貿易數據向好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有分析人士認為,央行一日內大幅下調中間價138個基點,旨在向市場傳遞結束本輪人民幣貶值的信號。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央行是否有意結束人民幣貶值還無法確定,比較明確的是5月貿易順差的擴大對人民幣幣值產生了支撐,緩解了人民幣繼續貶值的壓力。
6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5月出口同比增速達7%,進口則意外小幅下滑,致貿易順差達359.2億美元,相當于前5個月累計貿易順差的50%,同比擴大74.9%。
銀河證券首席顧問、中國宏觀對沖研究院院長付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幣值與進出口數據緊密相連,人民幣貶值到區間范圍底限后獲得結果就是出口的復蘇和順差的恢復。
受此消息影響,不僅中間價創出兩個月新低,而且當日美元對人民幣在岸市場也出現人民幣大幅度上行態勢,日內升幅105個基點,升幅0.16%,盤中一度觸及6.2376點位,但最終以6.2403收盤,日內波幅達到1.44%。
與在岸市場走勢一致,截至16:39,美元對離岸人民幣CNH報價6.2305,較上交易日大漲143個基點,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 市場上,美元/人民幣一年期品種最新報在6.2134/6.2171,較上一交易日漲0.47%。
人民幣主貶階段暫告結束?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貿易順差顯著增加將施壓人民幣匯率升值。近期中國央行PBOC加大對人民幣中間價的引導,人民幣匯率主貶階段可能即將結束。”
花旗集團也表示,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在波動中延續升值, 預計最早本月美元兌人民幣走勢就將逆轉方向,到今年年底或跌至6.12元人民幣水平。
上述兩家機構均作出此預測的依據在于進口增速放緩導致的順差擴大,尤其是因為打擊貿易性融資導致的虛假進口。
6月8日的海關數據顯示,中國5月進口同比下降1.6%,遠低于市場預期;其中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年率下降7.2%,鋼材3064, -7.00, -0.23%進口年率下降6.2%,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年率下降15.6%。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補充稱,人民幣匯率走軟將特別抑制貿易融資的進口,而隨著商業銀行進一步收緊貿易融資的授信規模,未來貿易融資對進口貢獻可能將進一步下降;而隨著貿易順差的擴大,人民幣匯率主貶階段可能結束。
一方面是進口增速放緩,另一方面是出口增長的利好因素逐漸展現,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6月出口將繼續平穩增長。
“一方面,我國陸續出臺一系列穩定出口增長的針對性政策;另一方面,去年6月出口增速同比下降3.1%,低基數效應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走高。此外,歐美市場二季度經濟均呈復蘇態勢。綜合判斷,我國出口形勢有望進一步改善,預計出口同比增長平穩向好。”連平表示。
巴克萊銀行昨日的報告預計中國2014年出口增長大約8%,不過該銀行認為,如果國內經濟增長不能令人滿意,人民幣對美元仍有貶值空間,“央行可能會通過中間價和外匯市場調節來避免短期內人民幣再大幅貶值的態勢。”
一位滬上交易員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從交易量以及日內波幅來看,目前市徹比較謹慎,人民幣對美元區間震蕩應該還是大趨勢,而且美元走強的支撐因素也尚未完全釋放。
除去貿易順差,支撐一國貨幣的根源在于該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目前市場上對于中國2014年的經濟增速已經明顯分化。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喬虹已經將中國今年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由7.2%降至7%;但原本比較悲觀的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日前則將中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由原來的7.4%提高到7.5%,其理由是,中國政府的刺激政策將會在下半年對經濟增長起到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