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第三方移動支付迅猛發展

第三方移動支付迅猛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28 08:38  瀏覽次數:17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日前發布《支付清算藍皮書: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4)》。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已達250家;2013年第三方支付業務總體交易規模達到17.9萬億元,同比增長43.2%。而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更是異軍突起,交易規模達到12197.4億元,同比增速達707.0%。
  此前,央行暫停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業務引起激烈討論,尤其是商業銀行設定第三方支付限額的規定爭議不斷。針對如何平衡風險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專家提出了量化支付風險以及分離交易、清算、結算環節等建議。
  設定支付限額引爭議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設定第三方支付限額是處于支付安全的考慮,并非為限制消費者消費。
  支付機構提供的支付方式多樣,包括通過支付賬戶進行支付以及通過銀行網端的快捷支付方式。“支付賬戶的支付行為分為三類:充值、消費和轉賬。監管措施所限制的只是消費和轉賬。只是用支付賬戶來進行的這部分,并沒有像輿論所反映的那樣是限制大家消費。” 樊爽文說。
  業內人士表示,設置限額的目標是為了保證支付的透明度、確定支付機構的定位、減少備付金以及反洗錢等。“有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存有如此大量備付金,涉及到這么多人的財產,資金的安全性是我們必須考慮的。支付限額的措施不一定是最優的,更好的措施還有待深入思考研究。” 樊爽文說。
  第三方機構是否有嚴重的支付風險,業界看法不一。“第三方支付已承諾如果客戶資金丟失,他們百分之百賠付,為什么還要設限額?監管層表示他們擔心萬一額度太高,第三方支付機構會賠不起。”中央財大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郭田勇認為,單純由于支付行為發生支付危機,全球乃至歷史上都較為少見。只有在戰爭狀態下,其他國家把本國支付系統打亂,才可能發生支付危機。“所謂支付的危機主要由于金融機構的其他業務,比如由于發放貸款或其他信用危機而導致。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并沒有貸款業務。”
  通過量化風險來鼓勵創新
  針對第三方支付的相關問題,如何解決創新與風險之間的矛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建議,下一步工作重點應將支付系統的風險量化。
  “量化支付系統的風險才能判斷第三方支付清算體系究竟有多少風險,而不是各說各話,根據主觀感受來泛泛定性風險。這樣不僅提高大家對支付風險的重視,同時也避免了對風險的不必要的恐懼。”楊濤說。
  他表示,風險量化有四個步驟。第一,識別支付系統的風險的種類和來源。第二,鑒別出風險類型后,結合風險的特點和中國國情,借用已成熟的金融分析模型進行量化分析。第三,應對和處理支付風險。第四,公開披露支付系統風險。
  第三方支付交易、清算、結算環節的分離也是預防風險的手段之一。報告指出,應促使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與清算、結算環節分離,由主要的第三方虛擬賬戶提供商、銀行等作為發起人,成立新的、適應網絡支付清算特定的跨行轉接清算組織。
  “支付既然是商業性、服務性的產業,就一定要鼓勵創新,提高支付效率。監管是有必要的,但監管不能以遏制創新、降低效率為代價。監管的容忍度還有待提高。”郭田勇說。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