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入壓力下中性偏緊貨幣政策不變
多重效應使得國際資金存有跨境流入的沖動,加上年末財政存款集中投放,預計貨幣政策基調趨中性偏緊不變。
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全部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數據高達4416億元,這一數字是上月1264億元的3.5倍,也僅次于今年1月的6837億元,為年內次高紀錄。“該數據無疑顯示出外匯資金集中流入趨勢正在持續。也對目前的貨幣供應形勢產生壓力。不過央行中性偏緊貨幣政策仍難改。”業內人士分析稱。
兩方面原因推動所致
浙商證券研究所高級宏觀研究員郭磊表示,10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大幅回升主要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美聯儲QE退出政策延后;二是我國實體經濟數據連續處于高位,資金對中國經濟回升預期回升。
“10月新增外匯占款環比大增3000多億元。如果扣除順差與FDI外商直接投資,可以粗略算得金融項目流入2200億元。由于美國量化寬松退出延后,加之國內利率走高,預計未來熱錢流入動力仍足。”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亦認為。
縱觀今年前10月的外匯占款,新增外匯占款呈雙向波動趨勢。1月曾達創紀錄的6836.8億元,2月至4月均在2300億-3000億元之間;5月猛降至不足700億元;6月則結束增長局面,出現今年以來首次負值,凈減少412億元;7月凈減少規模有所收窄;8月、9月外匯占款重回增長軌道,但新增規模相對較少。
對于跨境資本流動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曾判斷稱,在近中期全球經濟金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和我國經濟增長轉型、增速轉段的內外部環境作用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可能顯著上升,將更頻繁地呈現流入與流出交替的小幅雙向波動。
而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0月當月實現貿易順差311億美元,環比增加159億美元,創今年以來新高。“可以說,大規模的貿易順差也為外匯占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市場人士對此表示。
中性偏緊貨幣政策難改
雖說10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猛升,而且外界對美聯儲推遲退出QE擔憂仍存,年內剩余月份新增外匯占款高位運行也是大勢所趨,但這似乎沒有給資金市場帶來多大緩解,10月末資金價格一度大幅飆升,也引發市場對“錢荒”第二季到來的恐慌。
而從央行角度來看,其降杠桿態度卻十分明確。數據顯示,10月當月央行凈回籠現金897億元。進入11月后,央行又連續兩周凈回籠資金。“外部資本流入加劇,更使得央行會提高對風險的警惕。下一階段央行貨幣政策中性偏緊將不太可能改變。”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判斷稱。
申銀萬國報告稱,出于對未來可能通脹的擔心,央行放短鎖長意圖沒有改變,有意維持中長期偏高利率,多重效應使得國際資金存有跨境流入的沖動,加上年末財政存款集中投放,預計貨幣政策基調趨中性偏緊不變,央行或將暫停逆回購,甚至可能重啟正回購對沖流動性。
不過在浙商證券郭磊看來,正回購重啟趨勢肯定存在,但應該不至于這么快,估計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最近14天逆回購已暫停,7天的也是象征性投放,市場也已領悟到央行的決心了。
此外,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表示,宏觀經濟數據改善以及人民幣利差優勢,都進一步強化了人民幣升值預期,未來人民幣還將維持升值趨勢,這也將增大資金入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