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關于汽車城租賃合同屆滿不續簽合同的通知》,讓熙熙攘攘的廣州賽馬場汽車城一下子冷冷清清。記者近日走進這個昔日廣州第一大汽車城,發現除了極個別豪華車及合資品牌尚在運營外,絕大多數店鋪都關門并已貼上封條。自主品牌留守廣州市中心的希望已在此破滅。
在賽馬場管理方廣州賽馬娛樂總公司發出不續租合同前,共有79家經銷商在此經營,但大多數是合資品牌以及國外進口品牌,自主品牌所占席位不多,記者粗略走了一圈,只看到長城、比亞迪、上汽MG等幾家,隨著廣州賽馬場汽車城撤場重新規劃,駐守在鬧市的這批自主品牌經銷店,從今年2月底開始也不得不陸續撤出,搬往相對偏遠的他處。其中,長城汽車將賽馬場的業務整合入白云區加德店及新開的海珠區新店,有道比亞迪將此地經銷店的業務搬入黃埔店,上汽MG廣州華泓馬場展廳則已遷回黃石總店。
長城汽車海珠區新店一位銷售人員對記者稱,近段時間來看車的人不多,搬遷、市場競爭加劇以及6月進入汽車市場傳統的淡季等多種原因,生意變差了,加上哈弗H8上市推遲,業務開展受到一定影響,但暫時沒有優惠促銷的活動。
遷往黃埔店的有道比亞迪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原先處于市中心的賽馬場店人流量比較多,搬遠后人流量不如之前,因此正在舉行一些促銷活動,有些車型在大幅讓利,例如速銳目前可優惠8000元。
不同這批因特殊原因被動地離開賽馬場汽車城的自主品牌,在過去一兩年里,包括力帆、長安等一批自主品牌已關掉這里的店鋪。廣州2012年7月1日開始的汽車限購導致市場萎縮,隨著購車門檻抬高,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中高級車,令普遍處于低端的自主品牌也很受傷。這對賽馬場汽車城的自主品牌沖擊尤其大,很多低端品牌由于業務下降,面對高價的租金只能退出賽馬場汽車城。
廣州賽馬場汽車城一家合資品牌經銷商負責人對記者稱,在賽馬場的一些合資品牌4S店,僅店鋪租金一個月就要20萬~30萬元,加上員工工資及其他費用,一個月的開支大約40萬~60萬元,賣車環節基本沒有利潤,很多店靠售后服務維持,而一些自主品牌店鋪面積小些,位置也沒有那么好,但店租一個月也要10多萬元,而且由于店面小,難以開展維修等售后服務,只能送往相對偏遠的4S店或總店。市中心高額的運作成本,已讓合資品牌都有些吃力,更何況價格、利潤都偏低的自主品牌。
“從賽馬場汽車城搬遷之后,我們也很難在附近或市中心其他地方找到合適的店鋪,租金太貴,而且缺少了類似賽馬場這種群體作戰的交易中心,運營則更難,在市中心找不到合適地方,我們也只能將店鋪搬到相對偏遠的地方,自主品牌要留在市中心繼續開店則更難。”上述合資品牌負責人說。
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多個合資品牌紛紛采取降價促銷以及新產品價格下探等措施。作為多家日系車制造大本營的廣州,A級及以下的細分市場競爭尤其激烈,例如廣汽豐田去年底新上市的小型車致炫起步價下探到7萬元以下,目前月銷量沖上萬輛左右,廣汽本田于近日上市新車第三度飛度,也采取在價格上比舊款拉低來搶占市場的策略,上市10天訂單破萬輛,這些車型直接蠶食價位在10萬元以下的自主品牌的市場。
5月是傳統的車市淡季,自去年以來日子就不好過的自主品牌在市場上變得更加艱難。5月,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為58萬輛,環比下降2.7%,同比增長5.4%,占乘用車銷售總量36.5%,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58個百分比,比上年同期下降2.92個百分點,已經是自主品牌乘用車連續9個月出現市場份額下滑。
經過之前幾輪促銷之后,市場也需要一段時間積蓄購買力,經銷商普遍認為廣州未來幾個月的市場都將比較冷清,大多數自主品牌已基本沒有什么降價空間來驅動市場,這個盛夏將是自主品牌“寒冬”的開始,無論是廠家還是經銷商,都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