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的首席執行官伊戈爾?謝欽透露,他的目標是每天向中國出口100萬桶以上的石油。目前俄羅斯每天向中國出口30萬桶石油,不過兩國政府已經簽署了協議,俄羅斯將把石油出口從每天30萬桶增加到每天70萬桶左右。但是目前俄羅斯的石油產能增長已經接近停滯,如何才能滿足中國日益膨脹的石油胃口,這的確是個問題。
據能源分析機構Woodmac預測,中國的石油進口總量將在2017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05年中國石油進口量是每天250萬桶,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每天920萬桶。
雖然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但是占其石油產能大約三分之二的西伯利亞西部油田大多已經老化,開采時間很多都在三十年以上,而且產能開始下降。最近幾年,俄羅斯的石油生產企業為了擴大產能,投入幾十億美元的資金,引進了已經比較成熟的頁巖油氣開采技術,例如水平鉆井和水力壓裂技術,但是也只能維持現有的產能平衡。
匯豐銀行分析師Ildar Khaziev上個月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目前來看前景不容樂觀,未來十年俄羅斯很難找到新的大型油田來抵消產能下滑。”
能源咨詢公司JBC預測,直到2020年,俄羅斯的石油產能都會徘徊在每天1070萬桶到1080萬桶。
先賣油,后增產,或者,先賣油,再分配。
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11年俄羅斯出口了約480萬桶石油,其中五分之四運往歐洲,只有約六分之一出口給了亞洲國家。
JBC能源咨詢公司的董事兼總經理David Wech表示,俄羅斯東部和北部石油出口增長的同時,西部和南部的石油出口正在下降。
犧牲自己在歐洲的石油銷量來滿足中國的戰略需求,俄羅斯是出于國家戰略考量,還是純粹出于經濟利益考量,這很難說得清楚。
最近半年內,俄羅斯與中國接連簽署了兩項能源合作協議,協議總價共計3550億美元。2013年6月達成的協議總價為2700億美元,俄羅斯分25年向中國出售25億桶石油。2013年10月達成的協議總價為850億美元,俄羅斯分10年向中國出售7億桶石油。協議總價除了包括油品的買價,很可能還包括運輸的成本,比如建設配套的輸油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