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用互聯網邏輯應對網貸風險“裸奔

用互聯網邏輯應對網貸風險“裸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8-18 08:17  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  瀏覽次數:25
  近日東方創投P2P非法集資第一案的結案再次將網貸模式的信用缺陷推向風口浪尖。當前由于無法消除風險,眾多P2P平臺轉向與第三方擔保機構、保險機構合作,尋找外部機構對“裸奔”的網貸進行風險兜底。如平安陸金所的穩盈安e系列以集團旗下的融資擔保公司為保證,宜信與中國人壽的合作等。
  其實,與擔保、保險機構合作,或提取風險準備金等,都是一種增信作用。這又走上一條與傳統銀行、信托等無差的集中式風險管理舊路徑,是將機構內部數據管理和風控體系聚合,在一定的風險回報率區間內,形成風險偏好單一走向的投資品,并出售給大眾投資者。
  單一偏好所集中承載的風險體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法準確測算的,一旦違約率超過融資擔保杠桿的上限水平(監管要求為10倍),或超過保險產品精算概率分布的上限,風險口子將被撕裂,投資者不得不自擔損失。因此,P2P平臺的內在風險未得到有效對沖,風險敞口不斷積聚。而擔保、保險的嫁接模式卻只治標不治本,并為金融體系增加不確定性的同時,扭曲了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此外,引入第三方擔保或保險意味著投資成本增加,改變了金融市場風險與回報的最優結構,與互聯網金融的輕資本理念背道而馳。
  傳統金融機構的管理模式產生于工業經濟時代,尋求的是對整個機構金字塔型集中管理,試圖將所有已知未知的風險要素統統管理起來,最大化地消除或轉移風險敞口。但目前數據以每天甚至更大的量級增長,試圖占領數據、做大整片“云端”的風控思路將不可持續。互聯網用開放與共享的精髓打開了數字世界與物質世界交互的模式,金融市場的格局也將向更為多元化、分布化、精細化的分工體系進化。P2P模式最早在歐美市場出現,是引入互聯網社群概念,是金融市場高度專業化的一種延伸形態。而由于國內信用體系不完善、非充分市場化等,P2P進入國內后產生了變異。
  正如其名稱所顯示的,P2P即點對點,要脫去的是媒介,要組建的是新社群,要形成的是互聯網下的分布式和開源式體系,不斷匯聚而后離散市場中每一個數據。數據間彼此觸碰、互聯互通,找尋內在關聯,直至形成新的交易點,進而構建分布式市場交易結構。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在分布式市場下,市場本身便是一個無限大的開源“云”,每一個市場參與方都是數據的產生者和貢獻者,也都以共享方式獲得基礎數據。針對市場風險偏好多元化,風險將通過對數據的深度加工,進而通過逆向交易實現分散,因此真正的網貸并非在裸奔,需要的不是增信而是交易,及在交易中實現動態差異化投資風險回報,主動化解風險。
  總之,互聯網生態下的金融,顛覆的不是市場需求,而是金融服務的手段和組織體系。網絡借款模式創生于這新體系,對于它的風險管理,不能固守于狹隘的傳統金融集中式思維,需要用分享、共贏的新生態邏輯構建更為開放而有機的市場,在交易中實現風險平衡。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