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網絡上訂票或網購年貨,可能會掉進不法分子設下的圈套,造成經濟損失。騙子會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支付,竊取個人資料,盜取客戶資金。哈市警方提醒,春節前是各種電信詐騙案件高發時段,市民需提高警惕。
哈市田女士準備年貨時,想將舊餐桌換掉,聽人說網購家居,價格優惠,且送貨方便,便也想嘗試。2日,田女士通過搜索“餐桌”,隨手點入一家網站,選定一款一千元的餐桌。田女士通過網站上的支付寶付錢,輸入了卡號、密碼、動態口令。但購物時卻發現支付寶內沒有錢,而賬戶顯示已轉出1000元。這時,田女士收到短信,稱其支付寶不正常,卡片沒有激活,要求她到附近的ATM機上激活。
田女士忙來到銀行,見她神色匆匆,銀行大廳經理便上前詢問。聽了田女士的講述后,大廳經理表示,田女士掉進了騙子的陷阱。騙子會先“克隆網站”,等待登陸網站購物的人“上鉤”。待有人支付時,就發送短信提供假動態口令,誘騙客戶輸入銀行卡號及密碼,隨后盜取客戶網銀用戶登錄信息,迅速竊取客戶的資金。
相關人士指出,網上銀行客戶被欺詐的主要原因包括使用弱密碼、登錄假網站、被木馬病毒盜取密碼等,而“釣魚網站”則是最不易防范的陷阱。不法分子通過假網站、假支付頁面,騙取客戶網銀密碼,盜取客戶網銀用戶登錄信息,并迅速竊取資金。還有一種電信欺詐,即不法分子冒充國家執法人員,通過電信渠道編造各種理由欺騙客戶開通網上銀行,誘騙客戶泄漏其網上銀行用戶名、登錄密碼等認證信息,進而竊取資金。哈市警方提醒市民,任何國家機關部門、銀行都無權向公眾索要賬號和密碼,銀行也絕不會以“涉嫌洗錢凍結賬戶”、“對存款進行監控”等任何理由,讓用戶把錢轉到“特殊”賬戶里。而“釣魚網站”多是對正規網站網址添加字母或修改后綴,客戶在每次登錄網銀都可以在網銀首頁看見這一信息??蛻魬诘卿浘W銀時直接輸入銀行網址或對網址進行確認。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