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行業中,研發能力是衡量一個醫藥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下稱研發占比)即是常見的具體參數之一。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國內生物醫藥公司的研發水平有所提升。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25日,總計有67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公布了2014年的研發費用支出,總計約為53.56億元。與2013年的42.71億元投入相比,2014年上市藥企的研發投入增長了25%。
? ? ?此外,據同花順數據顯示,這67家上市醫藥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重由2013年的4.6%上升至2014年的4.9%。
? ?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2014年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不斷增長,尤其是仿制藥領域。
? ?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加大對創新企業的支持、鼓勵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驅動的政策引導下,相比歐美大型醫藥企業,國內藥企的研發投入并不算高。
? ? ?研發費用提升
? ? ?具體到上市公司,研發費用支出超億元的上市公司有16家,其中復星醫藥、人福醫藥、麗珠集團、白云山、哈藥股份、華潤三九等研發費用支出靠前。但相比研發費用占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來看,卻又是另外一番情景。
? ? ?數據顯示,在已經公布2014年研發費用支出的67家醫藥上市公司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超過5%的公司有26家,其中沃森生物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30%;其次是安科生物,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近16%。此外,冠昊生物、海思科、翰宇藥業、雙成藥業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10%。
? ? ?據了解,在2013年至2017年專利懸崖的沖擊下,新藥上市速度銳減。與此同時,各國紛紛出臺政策支持仿制藥發展,未來仿制藥市場規模將顯著擴容。到2017年,仿制藥市場占比將提高到36%。“面對巨大的市場,國內的相關企業也加大了研發投入。”史立臣向記者表示。
? ? ?不過,一些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卻顯得缺乏誠意。同花順數據顯示,有41家企業的研發投入低于5%。其中國藥股份、太極集團、國藥一致、廣譽遠、同仁堂、西南藥業等公司的研發投入比例不到1%。
? ? ?有分析人士向記者介紹,每個公司研發投入不同,也和其所在的行業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在化學制藥領域,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為4.5%。在中藥領域,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僅為2.8%。在生物制藥領域,該平均值達到8%。在醫療器械領域,該平均值達到7%。
? ? ?對于醫藥商業企業來說,研發投入整體不高。一位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醫藥行業研發投入較高的領域,大多集中在生物醫藥領域。但相比歐美大型藥企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例,大部分醫藥企業的研發費用并不高。
? ? ?研發與業績兩難
? ? ?對于企業來說,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會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企業的利潤。而如何處理企業長遠發展與現實利益的關系,一直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 ? ?據沃森生物介紹,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在研發方面加大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和共享,積極推進在研產品的研發進度和已在申報注冊產品的注冊進度。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21個產品進入申報注冊階段,其中12個產品正在申報臨床研究,6個產品處在臨床研究階段。3個產品在申報生產批件。同時,公司還有10余個產品處于臨床前研究中。公司2014年研發費用支出為2.26億元。
? ?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提升研發費用,也會對公司經營性利潤產生影響。沃森生物研發費用支出2013年為6910萬元,2014年研發投入大漲227%。公司在年報中表示,大幅提升的研發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上市公司的經營性利潤。數據顯示,2014年,沃森生物營業收入達7.19億元,同比增長23%;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43億元,同比增長199.47%;而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后,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4.43億元。
? ? ?“這也是企業面臨的難題。新藥研發成本高、耗時長,一些企業更愿意選擇通過并購的方式購買新藥,而非通過自身的研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