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8·16”烏龍指事件發生兩天之后,一些核心數據和事故細節終于對外披露。證監會昨日通報稱,經初步核查,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存在程序調用錯誤、額度控制失效等設計缺陷,并被連鎖觸發,導致生成巨量市價委托訂單,直接發送至上交所。當日累計申報買入234億元,實際成交72.7億元。同日,光大證券將18.5億元股票轉化為ETF賣出,并賣空7130手股指期貨合約。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在核查中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但光大證券該項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明顯缺陷,信息系統管理問題較多。同時,證監會決定對光大證券正式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做出嚴肅處理,及時向社會公布。
同時,光大證券量化專家在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事件中,72億元的股票現貨是在較高位置上買的,從股票角度來說,買股票損失了3個億。股指期貨盯市盈利是1個億。因此,總虧損為1.96億元”。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對于光大證券自營盤拉高指數后又放出巨額期指空頭合約,光大證券董秘梅鍵否認操縱市場,確認此舉為光大證券系統出錯后出于本能所做的風險對沖措施。
“當天增加現貨70多億元,當時就懵了,立即做空股指期貨是最大限度減少風險,是個本能反應,并不是操縱市場。”梅鍵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投資者賠償問題,光大證券態度含糊。
“證監會已經立案調查,一定會有結果,會全力以赴認真配合證監會調查,這個基礎上,對投資人可能出現的損失依法履行職責義務。”對于媒體提及的投資者賠償問題,梅鍵只用“依法履行職責義務”巧妙回復,但實際上,目前關于市場操縱的賠償問題還存在著司法解釋空白的問題,此前的市場操縱案判例都是投資者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