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創新產品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其目前的屬性來看,隨機性、社交化是創新必不可少的要素和趨勢,而對于產品持續性和用戶黏性,業界亦在嘗試和思考中。
除了先發的泰康“求關愛”、國華的“娛樂寶”等,無論是大型險企、還是中小保險公司均加緊了在互聯網保險領域的“跑馬圈地”。盡管,目前這一領域并非盈利點或獲客渠道,但“互聯網保險絕非簡單的渠道變革,而是產品革命”的觀點早已成為業內共識,互聯網保險是大勢所趨亦被廣泛認可。
持續性思考:非“一錘子買賣”
自“求關愛”以來,各種創新產品層出不窮,正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而層出不窮的產品背后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持續有關注度仍是疑問。
以陽光保險近日推出的“搖錢術”為例,雖然在購買轉化率和持續度上存疑,但產品在隨機性和社交化兩個屬性上的發展則令業內感慨。“搖錢術”實為一款附帶贈送保險的萬能險產品,購買者可通過微信搖一搖的方式自行選擇收益率,收益率最高可達7%乃至更高。
就產品設計中的隨機性而言,負責該款產品研發的陽光保險互聯網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陳擁軍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產品設計中肯定是有算法的,舉一個可能不是非常恰當但比較通俗的例子,就像是買彩票中各等級的獎項一樣。
陳擁軍表示:“保險產品往往是這樣,推出之后可能十年都不會改變,賣到最后沒有人購買為止。但對于互聯網產品的創新挑戰就在于,如果你僅僅停留在推出一款新產品,熱度不會超過7天,而且可能是持續下滑的趨勢。所以對于互聯網保險產品而言,要做的不是一錘子買賣,最好能夠打造一個有趣的互動平臺。”
黏性思考:互動平臺化
除了持續性,用戶黏性是目前互聯網保險產品創新中最受關注的因素。實際上,通過簡單贈送而獲客的黏性并不高。華創研究報告認為,保險公司只有圍繞客戶黏性形成而非保險業務本身自建綜合性互聯網平臺才可能取得突破。
陳擁軍還告訴記者,實際上,如何打造互動平臺和增加用戶黏性是目前產品設計中最主要的考慮因素,首要解決的問題包括,第一,如何讓已有的用戶活躍;第二,自傳播的問題,如何讓這些用戶主動傳播和轉發給他的朋友。
陳擁軍認為,互聯網金融的重點在于“互聯網機制”。做互聯網金融的最淺層次是將互聯網當成渠道,相當于一個電商。再就是互聯網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做一些事情,同行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玩法,但最重要的還是“互聯網思維”,它的核心是一種做事情的機制和方法。
目前,國內互聯網保險業務尚處于發展初期,對固有保險渠道的沖擊有限。不過業內共識互聯網保險是繼銀保、電銷之后的第三波浪潮。而針對目前保險行業面臨的產品復雜、單一及參與度低的問題,陳擁軍建議,“保險產品碎片化的趨勢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產品碎片化應該是未來3~5年內保險行業最核心的一個點,它會向電商化標準化產品靠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