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金融工作時間:7年
我屬于偏激進型的投資者,一般將收入分為3塊分別投資,40%左右投資銀行3-6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或者貨幣基金;10%-20%投資保險(放心保)產品,用于家庭保障;剩余40%左右投資股票或偏股基金。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心態很重要,除了明確的短期理財之外,其余投資主要關注的是2-3年甚至更遠的長期受益,目的是未來的資金保值增值,短期無論得失心態都要放平。
中國銀行(601988)丁樺
從事金融工作時間:1年
像今年,在資金面偏緊的情況下,我把自己收入的20%放在銀行活期儲蓄,供日常支出;30%投資銀行中短期理財產品,30%配給股票型基金。另外,20%配置高風險產品,比如外幣、紙白銀、紙黃金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
無論是理財師還是其他投資者,在理財中可能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虧損,大家對決定投資的標的只是看好,不代表它一定會賺錢,所以投資者在投資前需要有一個對收益波動的預期,尤其是長期投資。這部分投資在2-3年內不會被取出使用,只要長期達到預期,就屬于成功的投資。從自己來看,今年很長一段時間股市都處于熊市,我有比較多的股票型投資,但因為年初投資的時候有對漲跌可能性的預期,因此對于收益的承受心態就好很多。
浦發銀行(600000)林晨
從事金融工作時間:2-3年
我的個人投資主要在股票和偏股基金定投,很少買銀行理財產品。像我們比較年輕的投資者投資也比較激進,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比股票低很多,當然風險也低,更適合穩健的投資人。我在平時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感覺大部分人對理財的風險點和收益率比較盲目,其實在到銀行咨詢前,可以先自己通過官網或權威媒體查閱相關信息。理財經理在介紹時,有時可能會有一定夸大的成分,如果客戶有了前期的了解,再結合一些介紹,對產品的判斷會更加準確。
上海證券 鄭鳴
從事金融工作時間:6年
在預留日常支出外,把自己的工資分成3個部分來打理,其中40%-50%配給貨幣基金,靈活性強,可以隨時支取,同時每月信用卡還款也掛鉤此賬戶;20%-30%配給固定收益類產品,作為中長期的資金儲蓄;剩下不超過20%的部分做風險性投資,主要是外匯方面。因為最近市場波動比較大,所以我也偏向于收益相對固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