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理財業務新規向“資金池”動刀

理財業務新規向“資金池”動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4-10 23:30  來源:貿易谷  作者:貿易谷絡  瀏覽次數:214

旨在規范銀行理財業務,化解市場潛在的風險,部分產品收益率將下降

    3月底,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關于規范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新規”),引起了各界廣泛討論。新規的核心內容實際上就是規范銀行理財的資金池業務。此前,關于國內銀行的理財業務是否屬于“龐氏騙局”的爭論甚囂塵上。而資金池業務則是“龐氏騙局”中的一個討論焦點。

    新規的目的是在“騙局”爆發前切斷導火線。但同時也會產生連鎖反應: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或將出現下降的趨勢;其他金融機構或許會乘機占領銀行的陣地……

    商報記者 黃澤敏

    新規出臺,銀行“恐慌”

    3月28日的A股暴跌,其中興業銀行(601166)跌停,平安銀行(000001)跌9.62%,中信銀行(601998)跌9.11%,民生銀行(600016)跌8.82%,寧波銀行(002142)跌7.31%……

    銀行的“集體恐慌”是由于3月27日中國銀監會下發的“理財新規”。新規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控制,除開發行規模總額之外,還要求銀行對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進行“一一明確”。

    它為什么會成為銀行的“利空”?

    中國光大銀行(601818)溫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說,這個規定,對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特別是一些城市商業銀行來說,將會是比較大的沖擊。因為之前靠包裝信托產品,拆分賣給投資者的高收益理財產品,正是這個新規的主要監管對象。而這些產品又正是上述銀行爭奪客戶的最佳武器。

    今年農歷春節之后,記者曾對我市10多家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做了一個收益率比較。其中大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以下,但幾家規模較小的銀行一些產品的收益率超過6%。

    這些6%以上的產品,經銀行理財經理的“診斷”,其實就屬于“資金池業務”:銀行通過發行某款理財產品募集一筆資金,去買高收益的信托等產品;在這筆資金到期之前,再包裝一款產品去募集資金,募集到的資金用于償還上一筆資金……銀行用滾動發售產品的方式,不斷募集資金,用新資金去還老資金,用較低的資金成本去賺取較高的收益。

    銀行出售的是“信用”,投資者很放心地把錢交給銀行,獲取固定回報。但假設銀行自身投資的這只產品出現問題,那么,這個風險怎么化解?在極端的情況下,銀行所投資的多數產品均出現問題,又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

    商業銀行的這種“資金池業務”,是否屬于“龐氏騙局”的爭論因此展開。

    新規明確規定,銀行對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進行“一一明確”,即募集到的資金不能用于“借新還舊”,也就是這種資金池業務將被嚴管。我市一銀行負責人透露,部分小銀行的理財業務里,資金池業務占比超過50%。

    超過一半的業務將被嚴管,恐慌在所難免。

    短期內銀行高收益產品會變少

    新規對普通投資者的影響,目前能看到的就是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產品會更加稀少。

    記者獲悉,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中,主流的是投資于債券市場或同業拆借市場。按照當前的利率水平,年化收益率在4%-5%,比銀行同期存款利息高30%-50%。

    而收益率比上述產品高的理財產品,主要通過投資信托產品、信貸資產實現。這類產品被新規歸納為“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我市一銀行負責人稱,新規對非標準化債權資產規模的限制,不僅使原先投資這類資產的資金須向其他類別轉移,同時使得銀行理財維持目前的收益率水平面臨較大壓力,預期未來銀行理財收益率將下降,特別是以往在季末年末出現的高收益的產品未來會減少。

    記者上周走訪我市多家銀行獲悉,規模較大的銀行受新規的影響較小。中國銀行(601988)一網點負責人說,該行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銷售這類產品了,他們在新規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自我清理,因此新規對他們沒有影響。

    光大銀行一負責人則稱對他們來說影響不大。“這個新規其實不是突然刮過來的一陣風,而是這陣風已經吹了好長一段時間了,在新規出臺前,銀行已經開始逐漸調整產品的方向。” 上述銀行負責人說,短期看,新規讓部分銀行的中間業務受到了影響,也給一些尋找較高收益的投資者帶來了“麻煩”。但長期來看,新規的出臺,給銀行理財加了一道“防火墻”,有利于化解市場潛在的風險,更好地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同時,也將促使商業銀行加快理財業務轉型,改變當前這種依托其他機構變相放貸的理財模式,而真正回歸銀行理財的代客理財本質。

    此外,業內人士均認為銀行理財新規將推進金融產品創新。一是有利于推動標準化固定收益產品的創新;二是對于銀行投資非標準債權的比例限制,實際上卻為其合法性提供了前提,各類“表外通道”的創新被默許和承認;三是能夠加快結構化產品的創新,進而引發制度改革需求。

    其他理財機構或可乘機做大

    新規側重的是對銀行在產品銷售的管理,而對于理財產品的設計,卻沒有進行過多的“干涉”。分析人士稱,目前金融產品的銷售并不局限于銀行,銀行之外的理財機構或因此受益。

    近年來,第三方理財機構在國內逐漸興起。但由于銀行的網點密布,在市民心目中信用程度高,因此銷售同樣的產品時,銀行有較大的優勢。

    恒天財富管理公司是一家以銷售信托產品為主的第三方理財機構,該公司總經理周立雄說,新規出臺,對第三方機構來說,也許是個機會。去年下半年以來,部分銀行已主動開始收縮信托產品方面的銷售,他們的銷售業績隨即有了起色。最近一個月來,不管是銷售量,還是過來詢問的投資者,跟去年同期比,都有明顯的增加。

    但周立雄認為,新規對整個信托行業其實屬于“偏空”,銀行一直是信托銷售的一個重要支點,而信托在銀行里又有較大的比例是被“資金池業務”給消化掉的。對其進行嚴管,對于信托而言,相當于“釜底抽薪”。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達到7.6萬億元。普益財富今年一季度 (截至3月22日)銀行理財產品盤點報告顯示,從資金投向來看,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仍是理財資金的第一投向,2013年第1季度該類產品市場占比為46.49%;組合投資類工具在理財資金投向中居第二,占比為44.33%;結構性產品居第三,占比為4.24%;票據資產和信貸類資產占比分別為1.32%和0.72%。

    上述投向中,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不屬于上述非標準化債權資產。而在組合投資類產品中,有的包含信貸資產或者信托貸款等融資類工具,有的包含股票、基金或股權的投資類工具,有的同時包含融資類和投資類工具。

    這樣龐大的規模,即便只算10%的份額,規模也有7000多億元。對第三方理財機構來說,這是一塊即將來到面前的“肥肉”。

    分享到: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