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楊遠峰時,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兼展廳里,忙著給一批剛收購來的樹葉進行特殊處理。在他的巧手下,一張張葉片,褪去腐葉,剩下清晰的脈絡,晶瑩剔透,薄如蠶翼。
讓一張張樹葉變成一幅畫、一張照片或者一件葉繡產品、一張樹葉書簽工藝術品,這是楊遠峰經歷了6年時間摸索出來的。楊遠峰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子 弟。10多年前父親因病去世,家徒四壁的他只好向親戚借來200元錢開始創業。1996年,楊遠鋒偶然在雜志上看到將樹葉制成葉脈書簽的方法,于是在上山 砍柴時找了幾百張漂亮葉子制作成葉脈書簽,拿到附近的學校去賣,沒想到很快就被學生們搶購一空。一位學生還說,要是在書簽上能看到圖畫就更好了。這句話給 楊遠鋒帶來了靈感,他開始鉆研制作葉畫的技術,并將此當成了自己的事業。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挫折,2002年,他終于成功地把畫制作到了樹葉上。之后,經 過不斷摸索,他又發明了利用樹葉制作葉繡、樹葉照片、葉脈仿真花、植物葉標本、葉藝廣告禮品等10多種樹葉產品,并注冊了“葉之語”商標。
楊遠峰開始將樹葉產品加工做成了一項文化創藝產業。隨著對樹葉需求的逐步擴大,楊遠峰開始向周邊農民收購各種樹葉,幾年來,他累計收購了數百萬張樹葉,向農民朋友支付了數十萬元樹葉收購款。
與樹葉結下不解之緣的楊遠峰,也由此因樹葉成名、成功,他先后獲得國家專利近30項。2010年,他的“傳統葉畫技藝”入選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一種植物彩葉數碼藝術相片的制作方法”榮獲“衢州市115人才專利發明獎”。
“在某一行業的某一類別里,選擇某一個自己最感興趣和最擅長的‘點’,孜孜以求,深化創新”,正是楊遠峰追求的“狹中求狹創新法”。對于自己多 年的發明創新經歷,他以一首詩作了描述:“隨攜紙墨,勤思記;博學善鉆,納百川;敢否勇創,勿言最;狹中求狹,棒成針;孤樂常心,簿名利;富不忘本,華夏 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