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徐寧有浙江人的精明和廣東人的務實,又是工科出身,習慣于在邏輯上分析這個生意能不能做得成。在東莞打拼了20多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年,他已經是東莞市邦澤電子有限公司的CEO和東莞市盆景(bonsaii)辦公設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這兩家企業都是他參與發起創辦的。早兩年成立的邦澤是家生產辦公設備的貼牌企業,盆景則是“藤上開花”,是一家以盆景為名的自有品牌企業,同樣是做辦公設備的。在徐寧的眼中,珠三角的發展史就是創業史。1992年他初來乍到的時候,沙田鎮還是雜草叢生、路面坑洼。現在已經是高樓平地起,路網相交錯,那些年最辛苦的時期也是最有機會的時期。
環境培養創業家精神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莞通過大量引進港資和臺資企業發展經濟,外資的進駐也奠定了東莞制造業發展的基礎。徐寧很幸運,一來到東莞就在香港人和臺灣人開辦的企業做基層管理工作,在較為先進的企業中的錘煉,不但讓徐寧更加務實,還培養出了他的“創業家精神”。
這段經歷對徐寧來說,是無形的財富。港臺資企業在為珠三角培育出“中國制造”強大品牌的同時,也打開了中國經濟向外走出去的窗口。2005年,徐寧和幾位合作伙伴在東莞沙田鎮創辦邦澤電子,專門為國外品牌企業生產訂書機、碎紙機、裁紙刀等辦公設備,后來又成立以盆景(bonsaii)為自主品牌的公司。
和徐寧有著相同感受以及試圖從傳統制造業中“抽身”出來的東莞企業家還有很多。東莞的樂科電子,是一家在UPS電源領域頗為低調的企業,卻在前幾年從深圳搬來東莞,在塘廈鎮自購土地,自建廠房,開始全力建設“樂科”品牌。
已經習慣于“東莞速度”
從鄉村到城鎮,東莞的變化日新月異,這也讓徐寧干勁十足。“和十幾年前相比,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沙田鎮已經從農村發展成一個現代化的中小城鎮,經常會堵車,東莞經濟連續這么多年保持高速增長,令外界驚訝,但我們身在其中卻很適應。”徐寧說。
東莞的商機無限,徐寧得到的機會和平臺也就更多更大。從OEM到ODM再到有自己的品牌,從全球最大的辦公設備的代工制造基地到兩年前開始謀劃企業轉型升級創立品牌,徐寧的步伐與東莞制造業整體發展和前進的步伐趨于一致。
樂科電子的成長同樣迅猛。這家公司僅去年的納稅額就達到了1800余萬元,董事長陳松廷說從未感到有什么困難,一直都很有信心,如今,公司下定決心“殺出一條血路”,以新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UPS電源為契機,為更多企業提供電源解決方案。
全面打響自主品牌
在徐寧看來,轉型升級打造品牌是大勢所趨。“中國制造業做貼牌已經登峰造極,再有誰能超越?但這樣做下去會有結果嗎?轉型升級是必然之路。”他說。
徐寧全面而清醒地分析了公司該走怎么樣的路。如果我們走以前的老路,繼續貼牌生產,也不會差,依然會有穩定的收入;但我們能不能搞民族產業,難道沒有這方面的機會嗎?我們苦苦思考的就是“可以做什么”?在辦公設備行業里,我們的創新能力是可以作為領導者的。
基于這個判斷,徐寧帶領團隊下定決心轉型升級。徐寧說,去年是非常艱苦的一年,也是轉型升級成敗的關鍵一年,這種轉型是企業從戰略發展方向考量的;去年也是我們企業創建7年以來經營業績唯一下降的一年,但去年第四季度已經為品牌發展打下基礎,從今年起往后三年時間內,品牌效應將會逐漸顯現。
“多國部隊”通力合作
品牌建設之路,徐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建國際團隊,打造盆景(bonsaii)。
為此,公司采用了意大利的工業設計、德國的產品品質、英國的營銷總監、中國的生產制造,最具性價比的產品和時尚前沿的品牌,結合自身的能力開發新的市場。
國內市場極具潛力。盆景(bonsaii)問世之后,產品的品質是國際標準,價格卻接大陸市場的“地氣”,品牌能否成功,不但要有一流的質量和設計,也要有符合國情的價格。
徐寧說,2011年,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3億多元,但因為去年要開創品牌和市場,營業收入下降了20%,但隨著市場的開拓,預計今年的營業收入能達到4-5億元。這個預期基于三個判斷:一是品牌的創建,二是國際市場的復蘇,三是中國市場的成長性。品牌的銷售額將占到公司全部銷售額的25%左右,主要面向中國、歐洲及美國市場。
對話
記者:您認為企業要想嘗試轉型,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徐寧:認識的高度必須有變化,也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做制造業的時候是由內向外,你不用去管市場要什么,只管生產就行了,這就是制造型企業的思維方式。但品牌運營就不一樣了,首先要考慮市場要什么,這是由外向內做,也就是市場推動我們轉型。
記者:在轉型過程中,你們遇到了哪些問題?
徐寧:企業的轉型離不開人才,這讓我體會最深。剛開始,我們要找一個銷售管理者,就選了一個很會在場面上應付的人,但后來發現不行。又換了個銷售精英,但又出問題,發現缺少管理經驗。因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組建團隊來為企業做大品牌的人。在選人的過程中,讓我們對市場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這是很多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
記者:企業轉型的時機該如何把握?
徐寧:決不能等到企業業務開始下降的時候才開始轉型。我們從思考到轉型用了兩年時間,卻選擇在業務最旺盛的時候開始轉型。這就像幾何上的正弦曲線,事業起步的3-5年之后越來越高,然后曲線就會下降,之后就會快速下降,必須在加速減慢的時候就開始做,因為那個時候你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再等到第二個曲線上來。
記者:去年是你們企業創品牌極為關鍵的一年,有何收獲?
徐寧:去年利潤是我們創業以來最少的一年,卻是我們對企業發展最為滿意的一年。盈利和員工的工資和獎勵直接掛鉤,但員工普遍感覺收獲很大。
產業要轉型 腦袋先要轉型
服務
壘起七星灶
銅壺煮三江
外經辦領導為企業泡茶
清溪鎮中心的傍晚,街頭已經有不少商家亮起了燈。剛好趕上下班時間,路上的車漸漸多了起來。不過當地的企業家告訴記者,這兩年因為產業轉移和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路上的車和人比以往已經少了很多。
采訪當天下午,清溪鎮剛好召開2012年度先進外資企業的表彰大會。該鎮上市公司宜安科技和光陣顯示器都是受表彰的對象,這兩家企業的代表在散會之后和記者坐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辦公室聊起關于產學研合作、國際交流、財政獎勵等內容。
該鎮外經辦副主任許維在逐一介紹過之后,就主動泡起了茶。宜安科技副總經理李衛榮打趣說:“現在只要是來談事情,都是許主任給泡茶,從這些細節中,都能看得出政府的服務做得更好了。”
李衛榮說,宜安科技去年上市之后,資金方面就更加充裕,可以拿出更多的錢去搞研發,并在上市前一年就與德國的專家合作,還獲評為廣東省的科研創新團隊。光陣顯示器科技項目代表丁澤湘說,公司也與國內光學視像方面研究最領先的長春理工大學結對合作,在專業技術方面獲得了極大支持。
最近幾年,宜安科技就拿到各級政府財政獎勵及補貼三四千萬元,李衛榮深有感觸地說,政府的支持有幾個好處,一是企業的膽子大了,敢投入了,光靠企業的利潤,肯定能力不足。二是舍得投入,有了政府的錢,可以幫企業吸引人才,對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是對企業信心的鼓勵,這是有形資金帶來的無形資產。
許維也說:“清溪鎮雖然財力有限,每年也會拿出1500萬元的資金獎勵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