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理財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理財的同時也走進理財的誤區。買了理財產品,就是理財?預期收益率越高的產品就越好?資本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存銀行定期最保險?為了讓大家清楚地認知理財的方式與方法,河南商報特別邀請了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的理財專家為大家釋疑。
先走出理財誤區
1理財就是投資理財產品
“已經買了銀行理財產品,為啥理財師還要給我做理財規劃?”這可能是很多投資者不明白的地方。
對此,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個人金融部產品經理鄭峰介紹,理財的范圍很廣,它涉及保險、基金、股票、銀行理財產品、信托、消費信貸等。“理財不僅是一種投資,學會融資也是理財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消費者不僅要會掙錢,還得會花錢。老話說得好‘過日子要會算計’。”鄭峰笑著說。
每個人的家庭狀況不同,理財目標也不同,所以,專業的理財師必須要根據客戶的情況作財務分析與資產配置。
2理財就要收益穩定
投資講求收益,無可厚非,但并不是所有理財產品都能掙錢,這需要投資者具有一定的產品辨別能力與風險承受能力。
“理財產品各有各的特點,比如保險,它側重于保障,可抵御風險;基金與股票的投資領域決定了它的風險所在;而銀行理財產品相對來說風險較低,但也不能表示沒有任何風險。”鄭峰表示,這需要投資者做完風險評估后,再決定買哪種理財產品。
3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就是好的
一般,銀行把客戶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成長型、進取型這幾類,不同類型的客戶,只能對應相應的理財產品,否則會有投資風險。鄭峰舉例,保守型客戶適合投資存款、國債、保本收益的理財產品等;穩健型則可在此基礎上配置債券型基金,或者少部分混合基金;進取型則適合投資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股票、權證、衍生工具等另類投資產品。
“如果一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很低,卻要買高風險的產品,其勢必將風險轉嫁到未來。”鄭峰建議,客戶在風險測評環節要真實填寫投資意愿,而銀行理財師,要盡量將風險告知客戶,不能誤導客戶抬高其風險承受度。
再談2013年理財趨勢
1政治影響理財格局
新一屆政府上臺后,2013年貨幣政策或將延續穩健基調,預計國家在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以及財稅金融改革等方面會有重大突破。“2013年資金流動性會比2012年略好,經濟總體有起色,但復蘇仍有待確認,可能處于緩慢復蘇。”鄭峰解釋。
“因此,我們也預期新一屆政府將適度收緊貨幣政策,當貨幣收緊時,可能會出現第三次探底。”鄭峰認為,對于基金、股票等產品,可能“擇時”更重要,不要過度悲觀,如果選擇大盤相對較低的點位加倉,仍然能夠有所斬獲。
2銀行理財產品仍靠譜
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決定了它有一個很穩定的投資市場,雖然其投資債券、票據類資產會出現價格波動,但波動的區間很小,因此,今年理財產品預計半年期會維持在4.5%左右,一年期可能在5%左右,在季末、月末可能會適當走高。
鄭峰表示,相對于半年期存款3.05%、一年期存款3.25%的收益率,理財產品收益更高。由于商業銀行信用度高、產品投資風險小,對于風險承受力較低的客戶而言,仍然是一種較好的投資工具。
3黃金市場將會有大波動
中國人對黃金的熱愛,加上這兩年黃金市場的牛市,讓黃金投資一度成為熱點,不過在2013年,想要投資黃金的消費者可要留點神。隨著美國經濟數據的持續向好,道瓊斯指數已經突破金融危機前的高點,目前黃金避險功能受到打壓,近期主要在1590~1600美元/盎司震蕩。“年中如果美國結束寬松貨幣政策,則黃金有可能繼續下滑。另外,朝核問題等政治問題極端局面的出現,都會導致黃金的較大波動。”鄭峰分析說,他建議大家要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