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流量促銷此起彼伏。從3月下旬開始,運營商與手機應用分發商、內容提供商等廠家以APP為軸,先是廣東移動用戶在特定時段,使用多個APP應用獲得流量減免;隨后,手機應用分發商與廣東移動合作,在6月底之前推廣“全免流量包”;甚至,天津聯通推出首款“定制”電話卡——微博沃卡,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特權服務和流量優惠。而虛擬運營商方面,虛擬運營商也紛紛開始搶客,大推流量不清零,存話費有利息等活動。
一時間流量好似廉價的殘次品般,運營商們絞盡腦汁要將其快速“扔”出去。APP所引發的流量促銷戰或許可以說是運營商的互聯網“新思維”,但對當前整個電信業來說,到底是不是整個市場的最終導向?業界對此仍爭議較大。北京郵電大學王立新在微博上忠告虛擬運營商:不要賤賣流量,能確保運營商伙伴的利益、不與其爭食才有未來。
運營商爭推APP減流量
APP,這個當前被眾人所熟知的詞匯在百度詞條中稱之為“應用平臺”。它是移動互聯網的寵兒,是運營商的救命稻草。
從3月20日起,廣東移動就聯合了多個APP應用推出免流量服務,只要通過中國移動的MM在線商場下載并且安裝使用指定的應用,所產生的下載流量費可以獲得全免。此外,廣東移動也與豌豆莢合作啟動了“全免流量包”活動。其間手機用戶在豌豆莢內產生的數據流量可以獲得全免。
早在去年,廣州聯通推出的沃卡的500M定向流量就支持微信、手機QQ、QQ音樂等十余款騰訊自家應用。同時沃卡還有包括流量套餐在內的五大特權,除了流量特權(10元300M+促銷贈送200M)之外,還有群組特權(微信群組40人升至60人)、表情特權(專屬表情包)、支付特權(9.85折優惠)、游戲特權。
今年1月23日,中國電信綜合平臺的啟動也宣告其流量經營的轉變。中國電信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聯網企業簽約。企業可以通過智能提速享受專屬網絡提速服務;通過話費代扣渠道獲得更加便捷的支付途徑;在“流量直通車”的業務下,企業可以購買流量,并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優惠活動,贈送用戶流量,提升活躍率,避免跟各省份逐個購買流量的麻煩。
而隨著電信業市場的逐漸開放,虛擬運營商目前也緊鑼密鼓的部署著自己的運營業務。據京東通信一位人士透露,相關業務上線后,將靈活處理用戶每月剩余流量,用戶不但可以自己享用,還可以將其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對運營商來說,各家爭相推APP減流量的做法好像已成為了一種行業“時尚秀”。
賣流量是攻還是守?
眾所周知,流量消費已成為電信市場的焦點之一。如何把“賣流量”變成運營商經營之道,從而讓盈利成為實質。
運營商通過開賣APP流量促銷,一方面可以說是其經營流量的一種新思維。根據三大運營商3月份公布的2013年度年報顯示,語音收入開始下降,數據流量業務大幅度上升就可見“流量”的非一般。
以中國移動為例,中國移動公布了其2013年財報,據財報顯示,在通信服務收入中,數據業務增勢良好,營收2069億元,同比增長24.4%;然而,中移動語音業務營收首次出現下滑,5.9%的凈利潤下跌幅度,比市場上的預測跌幅更大,同時也是中國移動在14年中凈利潤首次下跌。
因此,對運營商來說,如何經營流量已經成為2014的新課題。近段時間,運營商爭推互聯網吃香的“APP”賣流量就可見其轉型的決心。這主要歸結于中國聯通2013年的移動手機用戶數據流量同比增長120.3%,達到2698億MB;3G手機數據流量達到2089.7億MB,同比增長122.3%;而中國電信的財報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電信3G手機用戶每月戶均流量達到190MB,同比提升42%;3G手機上網總流量同比提升142%。
不過,在APP推出廉價賣掉“流量之際”,三大傳統運營商實際上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勢。一是自身語音業務的低迷;二是虛擬運營商的加入。突破這兩道坎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流量轉移或者流量免費??墒?,到底是攻還是守?
豌豆莢CEO王俊煜表示,后臺觀察數據顯示,超過90%的用戶使用豌豆莢時還是在WiFi環境下,“廣東的用戶大部分是在WiFi條件下使用,說明盡管我們的流量非常便宜了,但流量費用還是會限制用戶更多的消費內容。也就是說,并沒有真正發揮出手機應該發揮出的作用。”
“流量分家”下的價格戰
從運營商角度來說,“流量分家”實際上除了沒有發揮手機的真正作用,對用戶經營沒有形成實質的突破外,其自身也是傷你一千,自傷八百之地。
傳統三大運營商的APP等流量的大力減免,虛擬運營商的摩拳擦掌。目前各方的促銷,通過專屬流量,或者將App應用與熱門的視頻、壁紙、主題、鈴聲、旅游咨詢等各種內容集成到一起,看似是一種新思維但也是建立在價格戰的基礎上。
而我們知道,價格戰雖是行業常常出現的情況,可是以價換市也會間接透支其前景。“流量分家”能否成為自身、虛擬運營商的突破口?業界對此仍爭議較大。廣東一位運營商人士表示擔憂:“現在語音服務基本賺不到錢了,運營商主要靠流量賺錢,如果大家紛紛賤賣流量,將加速自己淪為”管道“的趨勢”。
因此,不管是對基礎運營商還是虛擬運營商來說,APP的流量促銷或許是一場新的“演出”,但演出的背后謹防陷入雙方的零和博弈。相信,這是整個電信業發展所不愿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