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改力度不斷加大,醫藥市場又迎政策紅利。昨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意見的通知》,對納入國家低價藥品清單的藥品,取消針對每個具體品種的最高零售限價,允許生產經營者在日均費用標準(另行制定)內,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或調整零售價格,保障合理利潤。《意見》的印發引發市場廣泛好評,“價格放開將使低價藥市場得到充分競爭,藥企生產積極性將大大提高,部分廉價藥市場將得以恢復。”業內人士表示。
國家衛計委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確定低價藥品的標準,公布低價藥品清單。國家衛計委將結合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制定常用低價藥品采購、使用具體指導意見,做好與現行采購政策的銜接。工信部將會同財政部、衛計委等部門加快建立常態短缺藥品儲備制度。
國家衛計委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確定低價藥品的標準,公布低價藥品清單。國家衛計委將結合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制定常用低價藥品采購、使用具體指導意見,做好與現行采購政策的銜接。工信部將會同財政部、衛計委等部門加快建立常態短缺藥品儲備制度。
近年來,“低價藥去哪兒”一直是困擾企業和消費者的一大難題。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藥品大致分為基本藥物和非基本藥物,雖然都是政府招標采購,但后者被層層加碼,價格一路飆升,前者卻面臨利薄無人生產的尷尬境地。為此,一些人士建議加大醫改力度,完善定價機制和政府招標采購機制,真正保障老百姓利益。
而《意見》則從改進價格管理、完善采購辦法、建立常態短缺藥品儲備、加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提出了保障常用低價藥品生產供應的政策措施。據悉,相關部門將進一步細化實施辦法,指導各地落實好《意見》,切實將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對于市場普遍關注的價格問題,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有關人士表示:“價格放開并不會引來市場大幅度價格的上漲。一來這些低價藥絕大部分是生產企業較多,市場競爭充分的;二來還有日均費用標準的約束。”
事實上,“另行制定”的日均費用標準,于去年年底就已開始醞釀。據悉,根據發改委征求意見稿,擬控制在化藥3元、中藥5元以下,品種多達890個。但由于爭議較大,該目錄遲遲未能出臺。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低價藥目錄清單會在今年上半年有眉目,同時鼓勵地方積極探索,但3元、5元的標準可能還是會由國家統一制定。”
對于《意見》的印發,廣藥集團總經理助理黎洪表示:“如果低價藥實行清單管理,將在價格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在產品價格上有一定自主調整空間,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將大大提高,部分廉價藥市場將得以恢復。”同時,他認為,雖然《意見》給了低價藥很大的市場空間,也將帶來較大的市場機遇,但企業能否抓住這一機遇,還要看企業自身的品牌、產品質量,以及產品價格能否被市場接受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