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作為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和社會互助機制,業該如何發揮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在統籌城鄉發展、完善社保體系、提高保障水平、輔助社會管理等方面加強探索創新,提高城鎮化質量、造福農民?
從現階段看,保險業可以從加大農民人身保障、提升農業發展水平、發揮資金融通功能等幾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保險助推城鎮化,首先需要保證的是農業安全,因而要著力發揮保險行業在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到,目前,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風險轉移和應對機制,能夠提升農民抵御自然災害和處置災害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保險行業又推出了各種保險,讓農民不僅可以放心生活,更可以放手致富。但需要承認的是,現階段由于品種范圍和補償水平的限制,農業保險距離全面保障城鎮化建設的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因而存在更多空間亟待開發完善。
保險助推城鎮化,關鍵在于保障農民生活。據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意味著1300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因此,在農民生活、養老、就醫等方式轉變的過程中,保險行業需要加強城鎮化建設的產品細分,滿足廣大農民保障需求,在實現農民“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好”的過程中,在人身險、養老保險、補充醫療及大病保險方面繼續有所作為。
作為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因而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保險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城鎮化過程的民生保障水平。
政策性農險讓農民放心生活
各地積極開展政策性農險試點工作,農房保險、漁工及漁船保險、森林火災保險等險種不斷出現
“我從2010年開始投保能繁母豬保險,保費每頭是12元,出險的話每頭賠付1000元。有了這個保險,我們心里就有了底氣。”江蘇省睢寧縣的養殖戶王石告訴記者,這兩年他的豬場養殖規模已超千頭。
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更容易受到季節和天氣的影響。中央財政2007年啟動對部分種植業和養殖業保險產品提供保費補貼,通過政府引導、財政支持、保險公司運作的模式,開展農業保險業務。
這幾年,各地積極開展政策性農險試點工作。
以福建省為例,福建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已6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包括森林保險、水稻保險和能繁母豬保險3個種植養殖傳統農險,以及政策性農房保險,政策性漁工、漁船保險。
“農房保險和森林火災保險是全省統保,保險費用全部由政府財政出,這在全國都是首創。”福建保監局局長王小平介紹道,福建省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易發省份,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住房因災倒塌或損壞。2006年,福建省政府授權省民政廳與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簽訂了《福建省農村住房統保協議》。
“農房保險開展后,逐步提高房屋的賠償限額,僅2010年我們就支付近9000萬元賠款。”人保財險福建分公司副總經理施培德介紹,保險公司按照總體不盈不虧、收支平衡,正常年景略有結余,以備大災之年的原則經營農房保險業務。
?綜合保險讓農民放手致富
三農綜合保險是農民“用得著、買得起”的保險,涵蓋農民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風險管理需求
在位于福建龍巖的梅花山東肖現代化蔬菜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了基地負責人饒衍鵬。“我們這里有400多畝地,種植了20多種蔬菜,其中100畝大棚。我們基地的人員、設備、蔬菜都上了保險,上了保險才安心。”饒衍鵬說。
“在當前農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農民還不太富裕、自我防范風險能力低的情況下,我們圍繞農民生產、生活、人身等方面的風險管理需求,推出19項農民‘用得著、買得起’的三農綜合保險項目,為農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險服務。”人保財險龍巖市分公司總經理陳賀介紹說。
這19項保險,不僅包括農房統保、森林保險、煙葉種植保險等政策性農險,還包括小額農村家庭財產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農民小額信貸保險、務工農民小額保險等涉農小額保險,以及露地蔬菜種植保險、日光溫室大棚保險、果樹種植保險、雞鴨兔保險等種養殖保險,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建立了一道全天候立體保障網。
災害險讓農民逢災能救
保險理賠既是民政救災體系的有益補充,又能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
當前,許多地區進入汛期,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發生的頻率增高。人保財險南平市分公司總經理池仕貴告訴記者,為了建立自然災害風險轉移分擔機制,人保財險開發設計了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以穩定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
據了解,該險種統一以屬地民政部門作為被保險人,凡具有南平市轄區內戶籍的自然人以及具有暫住資格證或在南平務工、就學、居住滿3個月的自然人,均為本保險的被保險對象。保險費為每人1.5元,每人傷亡最高賠償限額為人民幣10萬元,造成殘疾的按殘疾程度給付比例表的比例進行賠償,承擔的保險責任是因雷擊、暴雨、洪水、龍卷風、臺風等發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在承保方式上,南平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的保費納入財政預算,統一由市、縣、區財政支付。
“根據目前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辦法,達不到受災標準的,就得不到上級的災款補助,現在經過投保就能通過保險理賠來救濟災區群眾,可以有效提高人民群眾應對風險的能力,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群眾生活的影響。”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經濟補償制度,不僅是現行民政救災體系的有益補充,而且能提升財政資金的杠桿效用,既有利于提升社會抗風險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
參與“新農合” 讓農民病有所醫
政府主導方向,保障醫保目標實現,商業保險機構發揮專業優勢,提高保險運行效率、服務水平和質量
如何提升醫療保障是城鎮化過程中備受關注的熱點。去年衛生部等六部委推出《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政府主導,專業運作”,即利用商業保險機構的專業優勢,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險的運行效率、服務水平和質量。
記者日前通過調研發現,隨著政府管理的創新和商業保險機構的參與,醫保的效應正不斷放大。
在位于江蘇省江陰市虹橋北路的新農合業務管理中心,記者碰到前來辦理結報領款手續的黃先生。他的女兒因脊柱側凸在南京鼓樓醫院動手術,共花費13.4萬余元。女兒出院4天后,他就領到了7.6萬元的保險賠款。他連稱沒想到這么快。
江陰市“新農合”采取政府委托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提供專業業務管理的方式運營,新農合業務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是保險公司的員工。
同樣采取委托保險公司經辦“新農合”的晉江市衛生局局長許嘉豐告訴記者,商業保險的參與,有利于政府實現職能轉變,讓政府從結報補償等日常性事務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專注于宏觀層面的政策制定、規劃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
“保險公司能夠發揮其專業精算優勢,全程參與籌資標準和補償方案設計,并進行實時跟蹤測算,及時提出基金預警。此外,他們協助我們改進基本醫療保障方案設計,加強醫療行為監督,提升對參合群眾的服務標準和質量。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科學運作,委托保險公司進行非營利性的便民服務管理,以較低的行政成本為群眾辦了實事。”許嘉豐說。
這一點在廣東佛山也有體現。從2005年開始,佛山市三水區、禪城區通過公開招標,把兩地城鄉居民的住院醫療保險業務委托商業保險公司承辦,承辦費用由區財政預算支出,形成“政府部門監管,專業機構運作”的第三方管理模式。
醫院是否歡迎商業保險公司組建的專業管理機構工作人員進駐醫院呢?晉江市醫院醫生黃虎告訴記者,隨著“新農合”水平的提升,病人“因病返貧”現象得到緩解。“新農合服務中心的入駐促使醫院加強內部管理,更加注重服務質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會上表示,既要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又要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新農合”的實踐充分體現著這一思路。政府抓方向、保證醫保目標實現,商業保險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發揮其在經營效率、專業服務能力和保障力度方面的優勢,兩方合力最終實現醫保效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