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由錢理群等三位學者撰述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已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 九五 教育部重點教材。這部近六十萬字的現代文學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關于作家、作品和文體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學史的敘事模式與狹窄格局,拓寬了研究領域,在 文學現代化 這一命題下,形成了學術品味濃厚的獨異的特色。 首先,在結構布局上,全書按照1917 1949年的歷史分期分為三編,但對各個時期的社會政治形勢只作簡約的交代,著重闡釋各個階段重要的文學思潮與文學現象,從文學演進過程與歷史聯系中去分析文學自身的規律與特點。這本書雖然也按文體分類,卻注重突出各種文體的性質、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點,并對某些代表藝術高峰的作家作品作專章論述,每章還附錄了年表。 在對重要作家的評論中,該書力避對作家生平的羅列和對作品情節冗長的復述,而是重視作品的藝術成就和美學價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產生久遠影響的原因。如第二章魯迅(一),在評論魯迅小說的結構模式與深邃意蘊時,特意標出 說不盡的魯迅 一節,綜合了近年來學界對 阿Q精神 的人類學內涵的探討。該書還把沈從文列為專章,表示了對這位構筑 湘西世界 , 充當現代中國文化的批判者角色 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這些都是過去文學史著作所沒有的或所省略的。 對于文學流派,該書不只是強調主流文學,而且也能從地域、文化環境的視角,去關照京派、海派、新感覺派、先鋒派等趣味各異的文學派別,力求恢復現代文學色彩紛呈、枝葉繁茂的本來面貌。 章節目錄序前言第一編第一個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第二章魯迅(一) 第三章小說(一) 第四章通俗小說(一) 第五章郭沫若 第六章新詩(一) 第七章散文(一) 第八章戲劇(一)第二編第二個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第十章茅盾 第十一章老舍 第十二章巴金 第十三章沈從文 第十四章小說(二) 第十五章通俗小說(二) 第十六章新詩(二) 第十七章魯迅(二) 第十八章散文(二) 第十九章曹禺 第二十章話劇(二)第三編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第二十二章趙樹理 第二十三章小說(三) 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說(三) 第二十五章艾青 第二十六章新詩(三) 第二十七章散文(三) 第二十八章戲劇(三) 第二十九章臺灣文學附錄本章年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