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一太平猴魁的由來太平猴魁產于黃山區(原太平縣)新明鄉三合村猴坑一帶的猴村、猴崗、顏家三個自然村。始創于190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當時南京的江南春茶莊設在太平新明的茶葉收購站,為了賺取利潤,將收購的尖茶成茶幼嫩茶葉單獨揀出,運往南京高價出售,家住猴坑的茶農王魁成(又名王老二)。由此受到啟示,即在鳳凰尖的茶園內選出又壯又嫩的茶葉制出奎尖,規格好、質量高,稱為 王老二奎尖 。1912年有茶商劉敬之收買了數斤,陳列于南洋勸業會場和商業部,獲得優質獎。由于它是尖茶中的魁首,加以產地猴坑的 猴 字定名為 猴魁 。1913年猴魁正式掛牌、定貨、收購,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賽會上,榮獲一等金質獎章和獎狀,從此馳名中外,多次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二 太平猴魁的采摘要求太平猴魁的鮮葉采摘特別講究,谷雨前后,當20%芽梢長到一芽三葉初展時,即可開園。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停采。采茶時還有 四揀八不采 的要求, 四揀 是指揀高山不揀低山,揀陰山不揀陽山,揀壯枝健枝不揀弱稍病枝,對采回的葉子還要進行揀尖。 八不采 即無芽不采、小不采、大不采、瘦不采、彎弱不采、蟲食不采、色淡不采、紫芽不采。采摘標準為一芽三葉初展,采回的鮮葉要進行 揀尖 ,即折下一芽帶二葉的 尖頭 ,作為制猴魁的原料。 尖頭 要求芽葉肥壯,勻齊整枝,老嫩適度,葉緣背卷,且芽尖和葉尖長度相齊,以保證成茶能形成 二葉抱一芽 的外形。采摘要在晴天進行,雨天一般不采。一般上午采、中午揀,當天制完三 太平猴魁的制作工藝太平猴魁名列中國十大綠茶之列。屬綠茶類尖茶,為我國 尖茶之冠 。尖茶特點是葉芽挺直肥實,兩頭尖而不翹,不弓彎、不松散。太平猴魁產于安徽省太平縣猴坑、鳳凰山、獅彤山、雞公山、雞公尖一帶,其中以猴坑所產質量最為上乘。這里依山瀕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輝。茶園多分布在25~40度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這里年平均溫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為千枝巖、花崗巖風化而成的烏沙土,土層深厚肥沃,通氣透水性好,茶樹生長良好,芽肥葉壯,持嫩性強。當地茶樹品種90%以上為柿大茶。這是個分枝稀、節間短、葉片大、色澤綠、茸毛多的品種,適制猴魁的良種資源。太平猴魁為尖茶之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