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炎全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發生于血管的變態反應性炎癥,導致中小動脈節段性狹窄、閉塞,肢端失去營養、出現潰瘍、壞死,是一種較頑固的血管疾病,并不是血管壁本身的一種炎癥表現,與細菌感染沒有關系。中醫學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歸于“脫疽”范疇。《黃帝內經》對周圍動脈病的認識是這樣寫的:“發于足指,名日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對脫疽后期的癥狀特點、預后判斷、治療方法的描述頗為準確。對脫疽的病因、癥狀預后和治療均有記載,除內服中藥外,還有針灸、熏洗和外用藥粉等治療。現代醫學科學盡管很發達,但也只能保守治療,或手術截肢治療,給患者帶來生活、工作、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
患脈管炎的高危人群是吸煙者(尤其是青壯年男性)、精神緊張者、營養不均衡、寒冷潮濕地區居民、家族遺傳因素。絕大多數發生于20-40歲的男性,女性很少見。
臨床上將本病的發展過程分三期:
初期(局部缺血期)
患肢麻木、發涼、怕冷、沉重,足趾有針樣痛、小腿肌肉出現痙攣性疼痛、間歇性跛行、患肢動脈搏動微弱或消失、可游走性淺靜脈炎,全身癥狀不顯著。
中期(營養障礙期)
患肢麻木、發涼、怕冷、間歇性跛行加重,并有靜息痛。患肢皮膚常呈潮紅色、紫紅色或蒼白色、足部皮膚干燥、脫皮、趾甲生長緩慢、增厚變形、汗毛脫落、小腿肌肉有萎縮現象、患肢動脈搏動消失。可有情緒不安,頭暈腰痛,筋骨松軟之癥。
后期(壞死期)
患肢由于嚴重的血液循環障礙,發生潰瘍或壞死,大多數局限在足趾或足部,向上蔓延至踝關節或小腿者很少見。疼痛劇烈難忍,患者常抱膝而坐,捶胸頓足,號啕大叫,痛不欲生。壞疽的足趾脫落后,常遺留潰瘍而經久不愈合。全身常伴有發熱、口干、食欲減退、失眠、便秘、尿黃赤等癥狀。
全國免費健康熱線:400-706-5110
網址:http://www.69369.net QQ: 2538989645
訂購電話:400-706-5110,免長途費,QQ: 2538989645 支持全國貨到付款驗貨后滿意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