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信與東方航空實現飛機上Wi-Fi。早在2013年7月,中國移動與國航進行航空網絡測試。今年4月份,中國移動再次開啟空中4G網絡測試。
中國電信首測空中網絡是在東方航空MU5101上海-北京以及MU5108北京-上海航班上,乘客可以通過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或PAD,登錄微信、收發郵件、視頻聊天。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兩種主流技術方式用于實現空地互聯。一種是ATG(空地),即地面基站向空中發射信號模式。還有一種是用通訊衛星,包括L波段海事通訊衛星和Ku波段通訊衛星傳輸信號。中國電信采用基于Ku衛星寬帶空地互聯業務商業試用。
全球航空公司提供機上訪問互聯網業務,主要基于網絡平臺分為衛星通信網絡及地空通信網絡,國內三大運營商目前在地空互聯通信領域展開競爭。但要立即實現在空中Wi-Fi商用,仍顯得“不接地氣”。
1、“安全爭議”沒有答案。中國電信市場部總經理齊炳輝稱,機上通信在國外已有10年歷史,空中上網也有四五年,美國約有近2000架飛機可以空中上網。國外有些公司已允許手機在飛行模式下全程開機,包括起飛和降落階段。國內航空公司對上網的要求則很嚴苛。飛機起飛后爬升到3000米以上才允許開機并提供服務。當飛機下降高度低于3000米時,設備自動關閉。不過,“手機上網”是否會給飛機安全飛行造成影響,至今仍然沒有答案;
2、網速沒有問題,穩定是前提。在國航測試航班上,空中上網實測帶寬達到32M,可以同時滿足全艙250人收發郵件、瀏覽網頁、微信聊天等需求。2014年4月16日,中移動開啟空中4G網絡測試,網速最高可達30兆。這32M帶寬是所有使用者共同擁有,越多人使用,分配到個人平均帶寬就越小。東方航空方面透露,即使今后進行商業測試,也不是航班上所有乘客可以使用機上WiFi。網絡速度只是其中一方面,上網穩定性才是致命的。國內航班多為3小時左右,網絡需求不大。而國際航班飛行時間很長,這才是考驗網絡漫游(譬如,中國移動4G)能力的關鍵;
3、資費不會便宜。目前,國外航空公司對空中上網收費分不同情況,有些會開放幾個與自己有合作的網站,但是自由瀏覽要收費;有些只對比較低速的鏈接免費;也有完全不收費的。中國電信將采用支付方式、可接受資費標準、使用流量、時長和習慣等情況進行統計和調研,具體標準待定;
4、商用無時間表?;裟犴f爾(Honeywell Aerospace)一份調查報告顯示,66%乘客在選擇航班里會考慮其是否提供無線網絡。按我國民航年均運送旅客3.6億人次,人均飛行2.5小時計算,一年就有9億小時,商機還是不小。東航轉型辦公室副主任張弛稱,國內乘客實現空中上網尚無時間表,但專業預測稱,到2015年,全球將有25%民用飛機、100%的公務機實現上網功能。
由于民航局“規定”要在飛行過程中關閉電源,不能夠使用智能手機,因此,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飛機上Wi-Fi只能算是技術性一次演示,距離“商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