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2016年雙11還有不到10天,阿里巴巴在昨日晚間公布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為人民幣342.92億元(約合51.42億美元),同比增長55%。基于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129.49億元(約合19.42億美元),同比增長41%。
值得一提的是,繼阿里上市至今,首次未在財報中提到GMV數據,這或許意味著阿里去電商化的真正開始。
而在電商業務之外,阿里云正成為阿里巴巴下一個增長極;數字娛樂業務位居各業務收入增速首位;創新業務以及參股的菜鳥和口碑業務也實現較快增長。在去電商化之后,2.0版的阿里巴巴要實現電商生態、金融生態、物流生態、云生態、文化娛樂生態的相互交融,完成自身的蛻變升級。
?“阿里明年不提電子商務了”
GMV是電商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傳統零售業GMV被稱之為流水,對于電子商務,GMV是一個網站的成交金額,包含了銷售額、取消訂單金額、拒收訂單金額和退貨訂單金額。
在阿里上市的多年十余次財報中,GMV屢次被作為一個重要的數據被提到。今年5月,阿里發布了2015年的全年業績,中更是提到集團在上一財年創造的GMV達到3.092萬億,同時豪言到2020財年,阿里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平臺成交額過6萬億元人民幣的公司。
隨后,在6月份的投資者會議中,馬云對外表示阿里之后發布的季度財報中,將不再公布GMV這個電商的重要指標數字。與此同時,在剛剛結束的云棲大會上,馬云稱:“從明年起,阿里巴巴將不再提到電子商務這個標簽,進入新零售時代。”
在大會現場,馬云的這一言論還引發了郭臺銘對其的吐槽,“我們好不容易要觸網做電商了,你們就不玩了。”
不過,GMV、電子商務終究是一個標簽,從財報中的數據來看,本季度來自核心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1%、達284.93億元,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放緩,而在該季度的活躍買家數的增長也呈現出放緩的趨勢。
盡管,這與當前國內經濟大環境有關,同時阿里巴巴在過去幾年中的各項基數都達到了一個較大的峰值,但不可否認,當前核心業務增速放緩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阿里巴巴啟動從內向外的去電商化轉型。
對于阿里巴巴去電商化的決心,在分析師電話溝通會上,阿里巴巴CEO張勇也表示眼前最重要的機遇不是繼續獨自專注發展網上電商,而是幫助傳統商業升級到新零售模式。
?“3萬億的網上銷售額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個清晰拐點的來臨,提醒我們要利用阿里巴巴建設的商業基礎設施,包括交易平臺、支付、物流、云計算及大數據,促進這價值30萬億的中國零售經濟轉型。”
云計算正成為下一增長極
云計算作為阿里巴巴確立的未來三大方向之一,本財季收入達到14.93億元,創歷史新高,實現同比增長130%;付費用戶數量為65.1萬,同比增長108%。阿里云用戶覆蓋金融、醫療、公共交通、能源、制造、政府機構、游戲、多媒體等行業和企業類型,中國超過35%的網站由阿里云提供服務。
財報數據顯示,這已經是阿里云連續六個季度實現營收增幅超100%,正在成為阿里巴巴的下一個增長極。
馬云在10月13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未來三十年,會先后引發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和新文化的變革,而這個變革的基礎則是計算作為新技術。
與此同時,阿里云也在本財年加速了國際化的進程,意圖在國際市場上分食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的市場,與兩大巨頭正面競爭。
今年6月,阿里云宣布啟動全球合作伙伴計劃,在世界范圍內尋找頂尖的合作伙伴,今年8月,阿里云發布了新Logo,用計算符號[-]替換中文“云”,同時宣布將在今年年內啟用位于歐洲、澳洲、中東和日本的數據中心,加上已經開服的美國東部、美國西部、新加坡和香港數據中心,對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形成全面的云計算基礎設施覆蓋。
文娛風口動作頻頻
文娛業務與馬云堅持的未來阿里集團的DoubleH(健康和快樂)戰略中的“快樂”息息相關。今年以來,在娛樂、直播等風口的加速催化下,阿里文娛業務動作頻頻。
今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大文娛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囊括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游戲、阿里文學、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八大業務。
10月,大文娛板塊則直接升級為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同時籌集規模超百億元人民幣的大文娛產業基金。
根據阿里巴巴二財季財報顯示,數字媒體和娛樂業業務方面,大文娛板塊協同效應效果初顯。該業務季度收入達36.08億元,同比增長302%。數字娛樂在阿里的各個業務板塊營收之中增速居首位。
隨著文娛集團的成立,阿里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孕育繁衍出一個嶄新的生態——文化娛樂生態。而文化娛樂生態將與阿里的電商生態、金融生態、物流生態、云生態相互交融,最終完成馬云去電商化的新零售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