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樣年全面布局社區運營平臺的背景是整個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各大房企都在尋求轉型突圍的新路徑。
過去十多年,房企單純依靠地產開發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但地產開發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隨著二手房市場的興起,未來對新建住房的需求量會逐步降低,房企必須尋求地產開發以外的盈利點。
依托存量房地產存在的社區成為一個可供挖掘的市場,社區服務運營成為轉型的方向之一。
興業證券(香港)的研報指出,單純住宅物業管理領域年物業管理收入預計達到4000億元;在城鎮化和居民收入提升的推動下,物業管理行業總需求保持7%~8%的速度穩定增長;行業較為分散,前百強總管理面積占比不到10%,行業有較大的整合發展空間。
可以看到,萬科提出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其中社區商業就是一個重要領域。萬科目前正在為住宅社區進行“五菜一湯”配套嘗試,“五菜”指萬科自創的社區餐飲連鎖品牌“第五食堂”、超市、銀行、洗衣店、藥店,“一湯”則是指萬科自營的社區菜市“幸福街市”。
今年早些時候,萬科還推出了一款社區生活APP“住這兒”,主要用戶為萬科業主、住戶群體,通過“住這兒”打造物業服務、社區交流與商圈服務平臺的O2O閉環商業。
招商地產也正在搭建智慧社區的服務平臺“到家網”,以延伸開展社區資產經營、養老服務、社區商業等專業業務,實現專業經營收益。
招商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助理肖龍飛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招商局物業會將這種模式向招商旗下的所有物業進行推廣。
此外,中海地產、龍湖地產、中航地產等開發商也均已推出社區生活APP。
盯住社區的不僅有開發商。
易居中國與新浪、微博、分眾、申通聯合推出了社區增值服務品牌“實惠”;順豐大面積鋪設名為“嘿客”的線下連鎖店;還有以社區001、小區無憂為代表的社區O2O平臺在資本的助力下迅速崛起。
在輝立證券分析師陳耕看來,每個人都想圈社區市場,做平臺,但目前尚未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肖龍飛則判斷:“傳統開發商、專業物業服務商、互聯網公司等都在爭奪社區市場,未來的競爭格局將會是由‘百花齊放’格局到‘寡頭’格局,最終競爭點將聚焦到專業、規模、資本、品牌等核心要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