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臺手握項目卻缺少資金,大平臺坐擁大量資金卻無項目可投,仍在快速發展的P2P行業,資金兩極分化愈演愈烈。
由于資金閑置已經引起投資者不滿,加上閑置資金增加平臺自身運營成本,一些P2P平臺不得不加快尋找資金出口的步伐,通過開設線下直營門店或發展加盟商,加大項目拓展力度。
“2010年就有平臺在嘗試,但只是個別現象,今年特別火。”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說,而開設線下門店,已經成為不少P2P平臺的共同選擇。
而無論是直營店還是加盟店,走向線下都會對P2P平臺形成新的考驗。多名P2P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直營店需要較大投入,而加盟店風險不易控制,容易引發道德風險。
兩極分化
“今年市場需求明顯減少,已經出現大平臺資金多項目少,而小平臺雖然有項目,卻缺少資金的‘兩極’現象。”朱明春對記者說,今年以來,這種情況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進入2014年,P2P平臺跑路事件雖然仍然時有發生,但資金還在大量涌入P2P行業。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在納入監測的725家平臺中,貸款余額為361.26億元,其中347家活躍平臺4月份總成交量為1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6%。
不過,雖然成交量快速增長,但大型平臺仍然占據行業主導地位,行業分化現象沒有改觀跡象。今年4月,陸金所、積木盒子、紅嶺創投等27家成交量超過1億元的平臺,總成交量達到64億元,只占全部網貸平臺數量的7.78%,但成交量卻占到全行業的53%左右。
而據金海貸董事長張博宇介紹,該平臺去年8月底上線,4個月成交項目約300個,成交金額達到3.5億元,平均每月成交9000萬元左右,而今年前4個月,雖然成交項目也達到300個左右,但月均成交額卻只有6000萬元,比去年下降約30%。
“雖然成交項目數量差不多,但去年選擇空間大得多,今年嚴重缺項目,而且項目質量也參差不齊,以前從銀行貸不到款的企業都跑過來,不但項目難找,就是有項目也不一定敢做。”張博宇說,截至目前,該平臺“積蓄”的閑置資金已經達到1.5億元,給平臺形成很大壓力。
小平臺則是另一番景象。為數眾多的小平臺貸款余額雖然快速增長,但成交量仍然有限。在網貸之家監測的活躍平臺中,成交量在5000萬元以下的平臺有298家,占比約為85.88%,成交量卻只占比20%稍多。
深圳一位P2P平臺人士稱,今年接到的項目有80多個,融資規模總計1.5億元左右,但平臺前4個月的吸收資金只有1.1億元,存在4000萬元左右的缺口。“大平臺發個標可能幾秒鐘就搶光了,我們可能要幾天才能融滿,有些項目不得不放棄。”
朱明春分析稱,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受部分平臺跑路事件影響,為了資金安全,投資者優先選擇將資金投向大平臺;另一方面,小平臺資金緊缺,也與項目標準和風控能力有關。
線下拓項目
大量資金閑置“站崗”令P2P平臺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資金投不出去,投資者意見很大,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資金流失,現在很多平臺提款都是免費,結算費用由平臺承擔,如果充值比較多的話,成本會增加,所以平臺的壓力非常大。”張博宇說。
投哪網CEO吳顯勇告訴記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少平臺開始配置類余額寶產品,平臺則從中收取手續費,但隨著貨幣基金收益率下降,此類產品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弱。而且這種模式其實是平臺為第三方支付機構、貨幣基金“引流”,平臺并非心甘情愿。
在此情況下,不少P2P平臺加大了線下業務的拓展力度,通過開設線下門店的方式,尋找項目,解決資金出口。朱明春說,除了和小貸公司、典當行等合作外,線下門店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直營模式,一種是加盟模式。直營店模式,人員、資金等全部由P2P平臺自己投入,加盟模式則是合作方繳納保證金后,在平臺上發布項目信息。
投哪網和金海貸選擇的就是直營模式。吳顯勇介紹,截至目前,投哪網已經在華東和華南等地開設了15家分公司,其中8家是今年新成立的,而金海貸也正在武漢、南昌等地成立分公司。
吳顯勇說,直營店主要是負責前端融資項目開拓,以解決項目來源不足的問題,審核、風控、貸后管理等中后期業務仍由平臺自身負責。投入則主要是人員和場地租金,一般開業4個月可以實現盈虧平衡。
目前,選擇加盟模式的則有365易貸等平臺。365易貸網站信息顯示,其加盟模式分為“工作站”和“加盟”兩種,其中,“工作站”須向該平臺繳納一定保證金和管理費,單筆借款額度在50萬元以下;“加盟”模式單筆借款額度在10萬元以下,該平臺和工作站按收益分比例承擔風險。
“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以前就有,今年發展特別快,也各有各的好處,通過加盟,平臺能快速獲得收入,直營則能牢牢控制客戶資源。”朱明春說。
此外,一些資金吸收能力較強的平臺,則從小額分散貸款轉向大額貸款。如紅嶺創投,今年3月24日,該平臺就為一家控股公司融資1億元,成為為數不多的由P2P平臺完成的大額融資。
新考驗
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雖然分店模式能解決一些項目來源,但無論哪種模式,都會產生新的問題,從而對平臺自身形成新的考驗。
直營店雖然便于平臺掌握項目和控制風險,但卻需要一定資金實力。吳顯勇說,投哪網每個直營店前期投入在80萬元左右。據此計算,其15家直營店投入共計超過1000萬元。而E速貸董事長簡慧星則稱,其在上海的直營店一年共需投入300萬元左右。
“這對資金實力是一個考驗,很多P2P平臺注冊資金都比較少,而且直營店產生利潤有一個過程,也會對平臺的現金流產生影響。”吳顯勇說,目前有開設直營店能力的,可能主要是一些實力較強的平臺。
而加盟店的問題則在于風險不易控制。朱明春稱,加盟店項目、風控、資金等都由加盟商自行管理,而且杠桿一般可以放大到10倍,不可控因素較多,很容易發生道德風險,加上加盟商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發生風險,平臺自身反而會受到拖累。“最怕的就是加盟商亂來,平臺很難管住他們。”
據365易貸網站信息,市級和縣級加盟商加盟費和保證金分別為5萬元,“工作站”的加盟費則沒有規定具體金額,除了拓展業務外,還要協助365易貸催收和貸后管理,但風險則共同承擔。若加盟商跑路或出現其他問題,則該平臺需要承擔由此產生的風險。
對于沖擊大額貸款的做法,吳顯永認為,這種模式可以迅速形成規模,業務成本也低,但同時也在集中風險,而P2P業務本身是分散風險的業務,“現在資金實力有幾個億的平臺沒有幾個,只要一個項目出了風險就要命,可能幾個億一下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