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可能是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最熱的話題。招商銀行前行長、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感慨:“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輿論氛圍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濃,這兩天的會下來,討論的問題都是互聯網金融。”
在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參加的小微金融分論壇的問答環節,有關小微金融的問答變成了互聯網金融問答,所有問題幾乎全是沖著互聯網金融去的。
如此受關注的話題最終讓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公開了一個重要信息:今后,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監管,將由央行牽頭,銀監會等部門將從支付、清算、P2P、眾籌等方面分工協調,建立起一個機制。
閻慶民提供的另一信息同樣重要。他稱,對于P2P等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研究進程剛剛開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框架正在形成。他認為應該從以下4個方面看待監管:一是適度監管,要給定一些基本條件,否則會使金融行業存在不平等地競爭;二是分類監管,今后將劃分理財產品、信貸平臺、P2P等等,創立一個交易公平環境;三是協同監管,現在的監管主要是一行三會分業監管、綜合經營的模式,實際上現在是綜合經營,很多銀行都有租賃、基金、保險業務;四是創新監管,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監管的便捷效率,更重要的是打破傳統,使得這個新生事物及銀行以及傳統銀行都得到相應提高。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林毅夫、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則給互聯網金融“潑了冷水”。
林毅夫認為,互聯網金融在某種程度上會幫助中國GDP增長,但絕對不是GDP增長的萬能藥。他說:“中國必須持之以恒向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進行投資,這些都需要金融服務。”
陳志武表示,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重要性被“大大地夸大了”。“與其說是互聯網給金融行業帶來以前想不到的成功故事,還不如說鉆了監管套利的空子,帶來了目前看到的某些成功。”
但他承認:“互聯網金融對于更加包容性的增長來說是一件好事,對于促進放松管制來說格外是一件好事,比方說支付寶以及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取得了爆炸性增長。而且把過度監管的成本暴露在社會面前。”
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認為互聯網金融其實就是一種手段,傳統銀行都在搞,整個科技力量的平臺也非常強大。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應該合作共贏。
今年論壇還提供了一份報告《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通往理性繁榮》,這一課題的主持人謝平是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
謝平建議,互聯網金融如果能在發展過程中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信息透明度的優勢,拓展交易可能性邊界,貫徹“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普惠精神,那它將從真正意義上引領一場劃時代的金融變革。
在接受政府監管之前,互聯網金融大佬們還能做些什么?《互聯網金融報告》提出了很多可能性建議,如互聯網金融一旦能夠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主流模式,它將擁有無比廣闊的潛在市場和發展空間。
謝平的課題組認為,無論政府監管還是行業自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行為都必須要受到一系列的約束,這與傳統金融機構并無不同。
從資金方面看,《互聯網金融報告》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需嚴格隔離自有資金與客戶資金,防止出現資金挪用、混用的情況,掩蓋真實的風險敞口。
《互聯網金融報告》寫道,P2P網絡貸款平臺,現階段可明確規定平臺本身不得直接參與信貸交易,且不允許向投資者提供投資建議或推薦,避免承擔貸款的信用風險。
這份報告還建議,互聯網金融企業有如實披露融資項目信息的義務,不得虛構或篡改信息,或對投資者作出誤導陳述和虛假宣傳,并依法保障客戶信息安全,不得利用客戶信息從事超出法律許可和未經客戶授權的活動。還應滿足所在行業的信息披露要求,積極向監管機構或公眾提供相應的業務及運營數據。
此外,報告還忠告互聯網金融企業,要了解自己的客戶,采取有效手段對客戶身份進行識別、認證,防范不法分子進行交易欺詐、融資詐騙、違規套現等違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