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站隊文化越演越烈,堅持多年“獨身主義”的劉強東能抵擋嗎?
自去年起,市場消息已經傳出騰訊將牽手京東。本周消息越演越烈,稱騰訊與京東方面已經進行過洽談,或成為京東赴美上市的基石投資者,為IPO前景再添想象空間。不過,騰訊、京東均向南都記者表示,對外間傳言不予評論。

記者了解到,京東與騰訊曾經進行過多輪溝通,或涉及直接和間接投資兩種入股方案,但截至目前并沒有達成合作協議,因為京東C E O劉強東更希望保持京東業務的獨立性。
涉及兩套方案
截至目前,京東在1月30日遞交的招股書(F-1表)中并未披露有關騰訊加入基石投資者的相關信息。
但無風不起浪,騰訊聯手京東究竟是如何傳起來的?
南都記者了解到,去年年底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曾經前往深圳,與騰訊高層進行過相關的溝通。
有投資界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一個是直接投資方案,騰訊直接投資京東,同時將旗下易迅資產注入京東,而騰訊會開放微信和QQ的資源給京東,涉及股權出讓的比例約為20%。另外一套方案是間接增持,騰訊本身是俄羅斯風險投資機構DST的股東,持有DST約10.26%的經濟權益,而DST是京東的股東,通過DST增持京東的股份來建立聯系。
不過,這兩套方案最終都沒有得到通過。
昨天下午,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入股大眾點評的發布會上,向南都記者表示對入股京東消息“不評論”。
而外媒報道稱,持有京東11.2%股份的D S T透露,騰訊和京東曾經在2013年年中的時候展開談判,商討騰訊出資入股京東的事情。當時,京東的部分投資人期望看到騰訊投資,但雙方并沒有達成合作協議,因為劉強東本身更傾向保持京東業務的獨立性。在京東此前提交的F 1文件中,劉強東代表高管團隊持有公司逾18%的股份,劉強東還以FortuneR isingH oldings Lim -ited的名義持有公司5.31%股票。
而另有投資人向南都記者表示,上述兩套方案并不理想。“一方面,京東的盤子已經太大了,根據其IPO融資估算其市值約在75億美元左右,而截至2013年9月31日騰訊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31億美元,股份太少沒有意義,如果要做大股東成本又太高。”他表示,另一方面將易迅并入京東,但京東是否真的想要易迅?“易迅在做的業務,京東也在做,而京東的規模比易迅大很多。根據經驗,業務越相似,整合的難度會越大。不過,如果京東能夠進入騰訊體系,長期來說有利于其與阿里的競爭。”
騰訊做基石投資者?
在上述兩套方案都不成行的情況下,市場傳出的新方案是,騰訊或在京東IPO前以基石投資者身份進行投資。
截至目前,京東在1月30日遞交的招股書中并未披露有關騰訊加入基石投資者的相關信息。
但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聯系主管合伙人歐振興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京東已經提交招股申請書,但如果加入基石投資者不會對其現有的上市流程和時間造成影響。
“一般來說,投資涉及的股份達到控股比例,可能會影響到財務報告結果以及股東架構,所以會對上市流程造成影響。但如果投資安排在20%以內,而且不涉及增派董事代表,不會延緩上市流程和時間。所以,京東在IPO前引進基石投資者是完全可以操作的。”
基石投資者認購IPO股份有不少案例,同在美國進行IPO的人人網,中信基金等以基石投資者身份認購人人網股票。
歐振興表示,基石投資者通常是在IPO路演時確定,同樣是以IPO的價錢進行認購,但因為涉及股份多所以會提前和承銷商進行確認。“基石投資者的作用通常是引起廣大投資者的興趣,有些時候IPO企業的主要客戶、供應商也會成為基石投資者。但如果只是‘被動型’的投資,對IPO企業的策略發揮影響不大。”
根據京東的招股書披露,京東擬融資最多15億美元,如果以20%的公開發行比例看,京東IPO的市值約在75億美元。而騰訊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入股5%,價值約在3.75億美元。而曾經投資京東的中國人壽(44.48, 0.28, 0.63%)海外,其高層對南都記者表示,去年投資的京東商城,現在估值至少超過300億美元,為國壽海外帶來4倍收入。
業界認為,騰訊如果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和京東建立聯系,在微信和Q Q資源上會給予京東資源。眼下,騰訊微信“我的銀行卡”下屬入口已成為業界覬覦的資源,而屬于電商的“精選商品”一項獨屬騰訊電商及易訊運營。
不過,昨日劉熾平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微信“合作”的理念是從更開放的角度出發,不是控制資源,而是把一個資源引入到生態體系里,在社交環境里為用戶提高更高的價值。
“‘我的銀行卡’在現階段還是嘗試的產品,現在還在考慮怎么做才能讓用戶滿意。‘我的銀行卡’下的入口能扮演什么角色,什么樣的服務是最好的,什么樣的提供商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是考慮的因素。友商如果能更快響應,我們會考慮,不是持股,合作關系也可以。”
[鏈接]互聯網“站隊文化”越演越烈
5G創始人洪波向南都記者表示,電商是騰訊不可或缺的業務,因為電商規模大,增長速度快,不能無所作為。但他認為,騰訊對于電商的關注和重視,更多是在微信崛起之前,包括收購好樂買、易迅、分拆成為獨立子公司等一系列動作。
“但在微信崛起后,騰訊已經轉變了思路。他更傾向于發掘微信作為基礎平臺的價值,而在其之上的業務平臺則交給第三方企業。大眾點評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所以未來零售業務平臺也可能會交給第三方,畢竟易迅現在還太小了。”
他認為,相對而言,京東的自我保護意識更強烈,之前京東曾經宣布禁止員工用微信談業務,顯示并不太愿意把核心業務給別人。
B A T崛起后,投資收購的案例逐漸增加,互聯網的“站隊文化”也愈演愈烈,巨頭業務擴張帶來的結果,是業務沖突接觸點越來越多。以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不斷拉開補貼大戰為例,背后所隱藏的恰恰是騰訊與阿里在“移動支付”方面的爭奪戰。“本來降低補貼是理性的決策,因為補貼的都是舊有用戶,意義不大,但因為競爭加劇,誰也不愿意放棄這個市場,誰都怕失手,競爭進入非理性狀態。”洪波表示。
由于移動互聯網本身的特性,各領域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詳細格局尚未清晰之時,搶占入口的戲碼還會繼續上演,像京東、大眾點評這類熱門收購標的物會越來越搶手。
洪波稱,目前來看,騰訊的投資收購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方面是涉及游戲娛樂平臺,補充現有的成熟業務;一方面是戰略性的投資,如金山、搜狗,雖然不與主業關聯,但牽涉到業界的競爭關系,必須占據位置;第三是針對已有平臺如微信的投資,如大眾點評。而阿里的大方向是加碼O 2O,如高德(20.55, 0.13, 0.64%)、美團,但在移動和娛樂的投資上略顯零亂;百度(173.59, -0.20, -0.12%)則是圍繞云計算和O 2O進行布局,涉及流量分發、地圖、團購等業務。“未來,最激烈的沖突點仍在O 2O的布局上,大家會搶占第三產業電子化的市場。”
京東主要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持股情況
A、老虎環球基金22.12
B、Max Smart Limited
(劉強東為單一控制人) 18 .36
C、高瓴資本15 .85
D、紅杉資本1.98
E、沙特主權基金5 .02
F、Fortune Rising Hold in gs Lim-ited(劉強東為單一控制人) 5 .31
G、加拿大安大略教師退休基金9 .53
H、俄羅斯DST 11.22
I、其他股東1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