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上半年,國際眾多時尚類零售電商接受了新一輪的融資,發展前景普遍被業界看好,雖然隱性危機依然存在——大批電商遇到發展瓶頸,員工離職,各大電商品牌卻仍在努力突破危機瓶頸,尋找新的途徑。
? ? ?相比國外時尚電商的高調發展,國內時尚電商面對的卻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的市場。2009年-2011年,國內的時尚電商像雨后春筍一般集中出現了40多家,但在經歷了兩年的冷靜和投資的緊縮之后,一大批時尚電商落寞地退出了競爭的行列。盡管少了一半競爭力,剩下的電商日子卻也并不好過。新客戶積極性不高,老客戶忠誠度不夠,銷售產品更新度跟不上,進口產品利潤率上不來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客觀上決定著國內時尚電商的未來。
? ? ?這諸多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呢?
? ? ?說起國內時尚電商,我先描述這樣一個畫面。一位年紀30有余的年輕人,身穿Ralph Lauran的基本款polo衫,腰扎Hermes的亮色腰帶,腳踩一雙基本款TOD’S豆豆鞋,站在一間空蕩的會議室中高傲而大聲的講著電話。會議室外,一排排員工緊密的坐在一起,對著電腦忙碌著,辦公室內沒有裝飾,半數空間尚未開發,就那樣空曠著。辦公室安靜得連穿著平底鞋也要踮起腳來小心得走步,很怕出了點聲響惹得全辦公室火辣辣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
? ? ?在會議室中講電話的人,是一位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兩年前他帶著十幾億身家跨行進入時尚電商領域開始二次創業,至今卻仍未打開局面。回想這樣的環境,也許大家就能明白問題出自哪?里。
? ? ?在調查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資深社會觀察者說,國內的時尚電商都是一些不懂時尚的IT人在做,他們不了解服裝市場、不了解客戶需求、不了解銷售,他們所看中的是電商未來的潛在發展空間,他們所擁有的經驗只有網絡和技術。他們能給客戶提供最流暢的購物環節、最舒適的網絡體驗,但他們不能夠解決消費者對產品最根本的需要。換句話說,作為奢侈品零售商,他們根本不懂怎么賣東西。
? ? ?回過頭來將目光聚到海外,大多數奢侈品牌擁有自己的網絡購物平臺,代理銷售的時尚電商也都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有成功者將自己電商的品牌高度和服務做得如愛馬仕這樣的百年品牌一樣受人尊崇。
? ? ?相比較國內時尚電商的起家通常是以技術支持和網絡平臺為前提,有些人將這視為優勢,有些人則認為這是國內時尚電商不可規避的“硬傷”。意大利奢侈品電商YOOX甚至將技術團隊外包出去,而在買手和市場部門花大把的精力,重金從奢侈品品牌聘請高級買手和公關。
? ? ?再看國內,消費者永遠會將“網絡購物”與“打折”這兩個關鍵詞聯系在一起,這到底是消費者的過錯還是電商的問題值得探討。不過在國外時尚電商發展大勢的帶動下,希望國內的所謂“奢侈品電商”能夠真的樹立起奢侈品應有的氣質,去扭轉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