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風投人士,我總是在尋找那些有突破性的技術、有顛覆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我在尋找富有才華的團隊。在電商領域,我看到一撥2000-2005年在eBay工作的家伙,如今,他們正在創建下一代成功公司。在那段時期,我曾是eBay旗下基金New Ventures的一員,與這些電商先行者接觸甚密。那是一段對eBay來說是特別重要與成功的時期,特別是做了一些高質量的人才并購。
像eBay這樣,一家公司在一段時期內匯聚這么多人才是很罕見的,當然也絕不是沒聽說過。196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1970年代的施樂都是匯聚了大批量人才的典范,他們在實踐中學習,隨后又用這些知識去哺育了其他創業公司。最近的例子,是2000年代早期的“谷歌班”、2000年代中期的“Facebook班”,以及大家都熟知的2000年代早期的“PayPal黑幫”。
看,這幫人
而這篇文章之所以要著重來看2000-2005期間的這個eBay班,是因為這個群體積極地定義了電商的下一個突破階段、市場趨勢、協作式消費、新的商業模式,等等。
他們中的許多人現在成為硅谷的真正領導者,并且持續地塑造多個領域,包括:移動、社交網絡、企業與消費互聯網。比如:Brent Bellm,曾經是PayPal歐洲總裁、eBay早期的策略規劃負責人,現在是HomeAway的COO。Chris Tsakalakis,現在是全球最大的二手票市場StubHub的主席。Jeff Housenbold,曾是eBay互聯網與搜索市場的負責人,現在是Shutterfly的CEO(虎嗅注:該網站是個性照片DIY與分享網站)。幾年前,他帶領這家公司上了市,現在價值15億美金。Geoff Donaker,eBay前商務總監,現在是Yelp的COO。Doug Galen則是本地移動電商界最具野心與創造力的公司Shopkick的CRO。Ro Choy,是文件分享先鋒BitTorrent的首席營收官。John Herr,前eBay美國市場與PayPal商業負責人,現在是SaaS公司Adaptive Planning的CEO。Alex Kazim,前eBay內部創業者,Kijiji(eBay旗下的分類廣告平臺)的創始人,現在是惠普的高級副總裁。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通過總結eBay班所取得的經驗、他們今天正在做的事,我們可以測知這個領域里最重要的一些趨勢,也可以對電商的未來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為什么是2000-2005年
那么,為什么要落在eBay 2000-2005年這個時期呢?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最重大的市場混亂是從2000年3月開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種族滅絕式的商業災難。我清晰地記得在那接下來的五年,對業界來說猶如一個“核彈之冬”。回想起來,這段時間為eBay留下了人才的基石。如果業界沒有“種族滅絕”災難,eBay恐怕是很難集結起這群人來的。
在2000年時,eBay是一個盈利的、蒸蒸日上的年輕上市公司,在1990年代末的dot-com 1.0泡沫中,它需要與大量私人公司爭搶人才。
而隨著dot-com 1.0結束,成千的公司仿佛一夜之間消失,成千上萬的聰明優秀人才丟掉飯碗。也在那個時候,eBay被視為惟一在電商領域里取得高增長并且賺錢的公司。即便亞馬遜與雅虎,在當時也是存疑。因此,eBay可以自由地去聘用人才。事實上,在2001年,eBay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好幾百名候選者來競爭。但是到了2005年,當互聯網經濟與VC慢慢復蘇過來時,eBay面臨的競爭又出現了,eBay的雇傭優勢明顯消失,這家公司進入了大量人才流動時期。
eBay的DNA:管理一個市場
那么,eBay 2000-2005級班成員都做了哪些事?這幫人是我所共事的人里最聰明、富有抱負的一群人。今天我們在電商領域里掌握的一些規則與工具,當時并沒有,這就是那撥人的從業環境。
比如,在谷歌推AdWords初期,eBay成為其關鍵詞最大的買家,也是SEO與SEM最大的受益者。隨之,eBay集團組建了互聯網營銷的超級明星——一些定量分析員,以讓SEO與SEM的藝術與科學更加完美。今天,大的軟件公司如Kenshoo與Marin就干著當年eBay這個小團隊做的事情。電商產品促銷、類別管理、游戲化、社會化電商、原始的反饋系統、廣告效果付費……等等,諸如此類都是這群人開始首創并使之趨于完美的。正是在這段時期,eBay不斷完善一些關鍵的分析工具、為了管理供需雙方而建立雙邊市場紀律。
最重要的是,我們看到,eBay的DNA其實都系于——“如何管理一個雙邊市場”。當時,其他上市公司(包括亞馬遜與谷歌)都沒有真正深入理解到這種來自雙邊的活力。想想看今天P2P商業與市場的興起,比如P2P借貸巨頭LendingClub,或眾包型、創意產品社會化電商Quirky等,當年eBay埋下的這些主題,持續成為今天快速變化的電商世界的重要課題。
eBay班成員在幾個條線上的持續努力
以下是一些例子,說明那段時期的eBay人是如何持續打破邊界、定義現在與未來的電子商務:
-創建下一代集市
eBay是電商這個領域的破土者,定義著“集市經濟”并且持續地對它進行演化。那個時期的eBay人、前eBay英國財務與運營總監Isreal Ganot,現在是Gazelle的CEO與聯合創始人,他仍然在創建集市的規則。電子產品回收返賣網站Gazelle,將傳統的集市經濟實踐到買、擁有、賣、回收電子產品的過程中。通過識別廢棄在垃圾填埋處卻仍然有價值的電子產品的價值,Isreal Ganot將垃圾變成了財富。Gazelle開創了一個對企業與消費者有價值的“后市”機遇,同時又解決了日益增長的電子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據這個公司披露的數字,它自2008年以來已取得每年110%的復合增長,在接下來兩到三年,有望成為一個價值2.5億美金以上的公司。
Michael Dearing,其任eBay高管的經歷,磨煉了他對集市的看法,他并因之成為我們這個年代最成功的早期投資者之一。他參與投資創建了一些了不起的電商公司:在線互動教育平臺Sympoz(這同時也是那個時期的兩個eBay人創立的),如今這個平臺已有84萬注冊用戶,40萬會為每堂四小時的課程付15到50美元;ModCloth(虎嗅注:專注女性復古風服裝的電商公司),每年的增長有50%;Lumos Labs(虎嗅注;自我健康監測網站),2007年推出,現在據報道有4000萬會員,現在每天新增10萬名。他還是上市公司CaféPress的投資人與顧問,這是一家個性化禮品定制的網站。
-推動共享經濟
自從2000年泡沫破滅后,消費者經歷了經濟的艱難時世——從房市泡沫的破滅到失業率到學生貸款,莫不如是。大體上,我們從一個“擁有”型社會,轉型為一個“租用”型社會,這對有產者來說是個機遇——他們可以出租他們的商品與資產,提高利用率與經濟水平。這種新的動向,被證明是創新公司用新的電商手段改造傳統產業的利器。
前eBay歐洲總經理與Shopping.com CEO Andre Haddad,就是用RelayRides來改造租車行業。后者是一個私家車短租公司,是一個基于社區的集市,它可以讓私家車擁有者成為一個微型企業家,同時也解決了擁有汽車帶來的環境焦慮。Andre在eBay時的老板,Jeff Jordan(前eBay.com與PayPal的負責人),也如此這般改造著酒店與度假行業——通過他投資的Airbnb來實現。Airbnb現在是最成功的房屋共享服務公司,在全球192個國家、超過33000個城市,訂單總量超過1000萬份。
-商業管理,供應緊缺+即刻方法論
閃購是靠有限供給、外加規定購買時限來取得與消費者的共鳴。有趣的是,eBay拍賣正是利用人性中不想錯過一樁好買賣的特點來展開。自那以后,閃購領域里的公司估值一直像過山車,時上時下,但是這個領域確實也創造了大的贏家,比如Groupon、Gilt以及其他幾家。Alexis Maybank正是2000-2005年期間工作于eBay汽車頻道的早期成員。
在取得哈佛MBA學位后,她創建了閃購網站先行者Gilt Groupe。現在這家公司正等著上市。而eBay北美的營銷副總裁Greg Fant,也是家居閃購網站One Kings Lane的CMO。
當我們去展望電商的未來,可以很清楚看到eBay是一個摸索實踐電商基本準則規律的實驗室。在dot-com 1.0泡沫破滅13年后,我們看到了電商的重生,而未來還有大量事情值得期待。隨著移動端、社交化、云平臺的興起,我們現在不過是在電商蓬勃發展的第二局中。人才的再循環會讓我們的企業家生態更有效率,幫助我們持續地去發明、學習、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