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寬帶速度“缺斤短兩”備受關注今年用戶繼續投訴測試網速只有官方一半甚至1/8
多種測試結果相差驚人
12M寬帶的實際速率到底有多少?按照電信運營商公布的,12M寬帶理論上的下載速度最大會有1.5M/秒,實際網速一般的時候也有921~1228KB/秒。各種工具實際測試結果卻“大相徑庭”。
電信運營商:下載速度1411KB/秒,有11M接入帶寬。
360公司:網絡最大接入速度為615KB/秒,相當于4~6M寬帶。
百度:下載速度224KB/秒,測試網速擊敗了全國48%的測試用戶。
1616.net:下載速度為170KB/秒,接入速度為2M。
本報訊(記者薛松)“寬帶速度水分大”仍然是今年“3·15”期間眾多消費者詬病的問題,不少用戶反映:不僅是自身感受的網速沒有標稱的那么快,使用其他工具測出的速率總是大大低于運營商的官方速率。
按照工信部要求,今年各地通信管理局要開展寬帶測速試點工作,將聯合第三方對“固定寬帶接入速率”進行測速并向社會發布。
只有運營商官方測速達標
去年“3·15”期間,“寬帶缺斤短兩”現象被媒體廣泛關注。一年過去了,雖然監管部門采取了出臺技術標準等諸多措施,但該問題仍然存在,成為消費者心頭的煩惱。
最近有用戶對記者說,家中裝了12M寬帶,但實際使用感受遠遠沒有宣傳的那么快,經常連720P高清視頻都播放得斷斷續續。他說,按照電信運營商公布的數據,12M寬帶在網速一般時也應有921~1228KB/秒。但實際結果并非如此,只有運營商的官方測速達到了此標準,其余的測速工具均顯示,該網速只有官方標準的一半甚至八分之一。
昨日中午,記者在該用戶家中親身測試了一下,四種測速工具居然測出的結果差別在8倍以上。運營商測速工具給出的評價是:“很好,您的上網速度非常理想。”360給出的評價是:“當時的網速就像火箭,領先于全國90%的用戶。”而百度評價為:“您的網速擊敗了全國48%的測試用戶。”另一測速工具評價為:“接入速度為2M,網速慢得可憐。”記者選擇了另一個網絡非繁忙時間段進行測試,結果大體上仍然差不多。
網絡擁塞?銷售“缺斤短兩”?
測試結果五花八門原因何在?廣東有運營商解釋,測速服務器部署位置不同,下載速率會有差別。寬帶網絡是存在波動的,不同下載軟件顯示的下載速率多少都會存在差異,但只要測速數值波動在一個范圍內都屬于真實情況。
根據工信部不久前披露的信息,全國寬帶用戶上網的實際速率和接入速率相比大體在50%~80%之間波動。但實際上,不少用戶自測的結果顯示,實際速率往往只有接入速率的1/2甚至1/8,這已經很難用“測速數值在合理范圍內波動”來解釋了。
對此,有運營商人士解釋,用戶購買的帶寬只是家門口到城市道路這段專用帶寬,上了城市道路后可能遇到紅燈、交叉路口,到達超市停車場時可能要排隊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從家庭的出口到用戶訪問網站的速度。
但不少用戶懷疑運營商在銷售時就已經“缺斤短兩”。有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說,好比一個小區有100M的帶寬,每戶10M,本來只能分配給10戶,但運營商出于利益最大化考慮,可能分給了15戶甚至更多用戶使用,再加上上網高峰時期,用戶使用路由器實現“一拖N”,帶寬就明顯不足了。
暫無權威第三方介入
記者了解到,去年底,工信部頒布的《寬帶速率測試方法固定寬帶接入》和《寬帶速率測試方法用戶上網體驗》等新服務標準,統一了寬帶測速的技術標準,并要求三大電信運營商完成寬帶測速系統升級,多家互聯網企業進行為期六個月測速技術試驗。
不過,該工作進展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根據工作報告,工信部以及各地通信管理局將聯合第三方,對“固定寬帶接入速率”進行測速并向社會發布。有專家說,目前國內還暫無一個權威的第三方寬帶測速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