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以及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商超連鎖企業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提出的網店征稅建議,昨天引發廣泛熱議,“征電商稅”建言被眾多淘寶賣家指為“公器私用、打擊對手”,蘇寧回應稱是站在行業角度提出的提案。淘寶網也在官方微博公開質疑王填的漏稅數字是如何得出的,要求王填公開調查樣本和調查過程。王填則回應稱數字并非空穴來風。
淘寶網質疑王填數據出處
3月4日,張近東提出,建議稅收部門研究電商的征稅方式,從制度層面規避偷漏稅行為。
3月5日王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與實體店鋪相比,網絡購物“不開發票,不上稅”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這對實體零售不公平。他表示,僅阿里巴巴網絡平臺經營的商鋪2012年漏繳稅、費超過350億元,全國平臺型電商漏稅超過1000億元。
王填的這一提議引來淘寶網的質疑。
昨日,淘寶網官方微博再次反駁,質疑“350億元”和“1000億元”漏稅數字是如何得出的,并要求王填公開調查樣本和調查過程。
王填:數據不是空穴來風
對于淘寶網昨日的質疑,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昨日回應稱,數據肯定不是空穴來風。議案是經過非常嚴肅、嚴謹的調查分析后形成的,國家要采納這個議案,后期也會經過非常嚴肅的調查。
王填稱,據多家媒體2012年12月4日報道,馬云12月4日宣布,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9點50分,其旗下淘寶、天貓兩大平臺的交易額本年度突破1萬億元。按照實體店的繳稅比例,營業稅、增值稅、所得稅等各項稅種加在一起,納稅的比例大概在4.5%左右(根據企業的情況有細微的不同),也就是說如果實體店產生1萬億的銷售,需要納稅450億左右的稅。
那么按照馬云的說法,通過淘寶產生的1萬億的交易額如果按照實體店同等的額度繳稅,即使除掉那些減免稅收的店鋪,350億的漏稅并不是沒有可能。
蘇寧:不是針對個人和某公司
此次張近東在提案中建議政府加強對電商監管,建議稅收部門加強稅收監管,從制度層面規避偷漏稅行為,對違規違法行為嚴厲查處。
因為蘇寧近年來努力向電商轉型,甚至連沿用多年的名字“蘇寧電器”,都改為“蘇寧云商”。對于張近東的提議,淘寶店家認為張近東“公器私用”。
昨天,蘇寧對此回應稱,張近東這個提案是站在行業的角度上提出來的,并不針對個人和某個公司。“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等屬于平臺型電商,這些電商的營業稅是要正常繳納的;但那些自營型的電商就不用繳納營業稅,這就不公平。不同類型的電商,都在網上賣同樣的東西,但是有的因為不用交稅,就可以賣得價格很低,形成很大的價格差。”
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昨日也在微博針對相關質疑“逐一回擊”,他表示,“零售業線下企業400萬家,線上規范經營的電商企業也有上百萬,代表500萬家企業和上億從業人群表達規范發展的心聲。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營納稅天經地義。”
■淘寶店主說
“應創建一種納稅新模式”
昨日記者采訪了多位淘寶店主對此事看法,幾位店主均持反對態度,認為目前時機未到。有淘寶店主還表示,現在征稅,是殺雞取卵。對于社會穩定帶來新的不利因素。
陳思騰是淘寶少華宇壇箱包專營店負責人,他介紹,他從2005年起步,至今年銷售額達三千萬左右。作為網上店主,他認為需要政府、網商、平臺商,三者來協調,創建一種最合理的納稅新模式。
“盲目的納稅能夠在短時間內給國家帶來巨額的利潤,但換回的是數以百萬的失業人員,數以千億的內需灰飛煙滅。”他認為,電子商務是新興行業,需要國家的支持。
“傳統行業不能因為嫉妒別人高速發展而發表這樣不負責任的言論。難道初期,線下企業就沒有獲得過國家扶持?沒有過減稅扶持?沒有過出口退稅扶持?”新京報記者劉夏
■各方核心觀點
淘寶網:不反對對電商征稅,但反對現在這個時期征稅。根據此前的數據,目前94%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元人民幣以下,大多數不在征稅的范圍之內。滿足繳稅條件的商家,已經在線下開始繳稅。若現在對個人網店強行征稅,會打擊微型經濟的積極性。
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中國當下電商交易的90%是以C2C的形式從事B2C的交易,約一半交易量游離于法律監管之外,進而導致假冒產品充斥、侵權現象嚴重。應該加強網店征稅,強化政府對C2C網商的管理。
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營納稅天經地義。網上經營最大的好處是公開透明,通過平臺,征稅成本極低,成本低稅率也可以低,不知征稅惹惱了誰。
步步高商業連鎖董事長王填:與實體店相比,網絡購物“不開發票,不上稅”已成為潛規則,對實體零售不公平。他建議國家應盡快對電子商務繳稅立法。
■律師說
“對網店征稅在法律上處模糊地帶”
北京天地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法學博士鄧志松昨日認為,是否對電商征稅,這在法律上仍處于模糊地帶。稅法規定對各種經營行為都要征稅,條文層面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落實到具體層面,電子商務和傳統實體店不同,電子商務是無形的,雖然它也是經營行為,也有增值的過程,但從法律上講目前沒有針對它的實施細則,沒有嚴格的實施辦法,所以不能說他們目前不交稅就是偷稅漏稅。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郭國中也表示,目前稅法中沒有任何條文對電商征稅進行規定,稅法主要規定了對實體企業的常設行為進行征稅。如果稅法作調整,可能要補充針對電商的相應稅種,而除了涉及到稅法,還可能涉及到會計法,公司法也要做相應調整。
此前淘寶曾回應稱,針對中小賣家征稅實際是“對年輕人的希望征稅”。
對此,鄧志松認為,可以從法律上對電商進行一定的規范,但是制度設計上要區別對待,對營業額較小的商戶設立免征額,超過免征額的再根據營業額大小來看是按個人所得來交稅還是按增值稅來交。
郭國中說,中國電商還處于發展階段,從消費者角度還是希望電商行業繼續發展完善一下,如果現在就開始對其征稅,可能壓力會無形地轉嫁到消費者和供貨商身上。目前這個時候征稅,可能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時間節點。
■行業分析
“根本上是實體企業與電商大戰”
隨著蘇寧在電商的高速路上不斷提速,蘇寧易購和幾家電商巨頭的摩擦不斷加劇,不時爆發口水戰。行業人士認為,張近東的提案讓蘇寧和淘寶的矛盾公開化,而此事件根本上則是實體企業和電商之間的大戰。
2009年8月蘇寧易購上線運營,2010年兩會記者問張近東,怎么看電商的發展。張近東當時認為,電商只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是個補充,不可能對實體零售的主體地位產生沖擊。2011年兩會期間,同樣的話題,張近東認為B2C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電商不能靠忽悠。這一年,蘇寧易購開始發力,張近東給蘇寧易購定下80億元的應收目標,但蘇寧易購實際營收59億元。2012年兩會,張近東表示,雖然目前蘇寧易購距離京東、天貓等仍有差距,但易購只要按方針發展,國內還沒有人能在三五年內和其競爭。
在張近東堅定言論的背后,是電子商務交易額的爆炸式增長,以及蘇寧向電商轉型遭遇的巨大壓力。
公開數字顯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1萬億元。
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評論稱,此次爆發的只是“阿蘇”公關大戰,關鍵點是電商征稅。“蘇寧只是實體渠道商的一個代表,張近東說的話沒有錯,但是有點過激了。”
他認為,“電商征稅是一定要征的,因為它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不征對實體商不公平。對交稅的京東、當當、天貓也不公平。但現在的問題是怎么征,如何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