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全國人大代表王填:電商去年漏稅超千億

全國人大代表王填:電商去年漏稅超千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3-06 20:48  來源:貿易谷  作者:貿易谷絡  瀏覽次數:231

 

    電子商務在今年兩會上受到頗多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今年兩會提出“關于建議加強網店工商監管的建議”、“關于制定《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的議案”和“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草案)”,以規范電子商業繳稅行為。王填昨日表示,與實體店鋪相比,網絡購物“不開發票,不上稅”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這對實體零售不公平。此前,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也提出,建議稅收部門研究電商的征稅方式,從制度層面規避偷漏稅行為。

    稱網購70%未繳稅費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昨日表示,網絡購物“不開發票不上稅”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凡是發生交易行為的,就應當向國家繳納稅款,接受各職能部門監管。調查顯示,網絡購物開票金額僅30%,70%未繳納任何稅、費,僅阿里巴巴網絡平臺經營的商鋪2012年漏繳稅、費超過350億元,全國平臺型電商漏稅超過1000億元。這巨大的稅源、費用流失主要是因為對網上銷售沒有立法,各級稅務等職能部門沒有可依循的法律法規。

    王填指出,對于網絡零售稅收政策上的寬松,客觀上造成了網絡零售與實體零售的不公平競爭。

    “目前和網店相同經營規模下,實體店的經營方式決定了其所需承擔的房租、人工及相應的培訓費用、水電等成本相比均較高?!蓖跆钫f。他建議,國家應盡快對電子商務繳稅行為立法。可對生產經營規模較小,月銷售額低于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的個人或者合伙網店,當月免征增值稅(營業稅)。月銷售額超過起征點的納稅人,則正常征收增值稅。

    建議加強網店工商監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目前已經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王填認為,在市場快速成長的同時,網購行業秩序顯得混亂蕪雜。由網店管理混亂帶來的后續負面影響,不止有盜版亂象嚴重、稅收巨額流失、消費者維權困難等問題,無法可依、市場秩序趨于混亂無序,更會嚴重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在提及應該如何監管網絡交易行為時,王填說:“商家開設實體商店,需要到工商部門申辦許可證或營業執照,商家掛照經營,如果出現不規范經營,有關部門可以查處,但對于網上商戶,監管還存在較多空白,規范網上虛擬店鋪銷售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p>

    王填在議案中提出,建議由工商部門牽頭,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聯合公安、稅務、銀監等多個部門加強對網店的監督和管理。他還建議,在網絡上建立全網的,可以協調工商、質監、食品監督、衛生監督等執法機構的專業機構,統一協調、調度、監督網上執法行為,各地線下執法機構予以配合,以保證公平的市場秩序。

    ■聲音

    電商納稅應適當把控

    易觀智庫分析師李智認為,電商監管其實并不存在過松還是過嚴這樣的評判,任何一個觀點都只是代表說話人自己的態度和利益。比如張近東提議國家加強監管,是希望給自己更大的空間。而步步高站在一個供貨商的立場,應該是希望有更好的銷售平臺。

    李智表示,電商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應該適當納稅,但希望適當把控,不要把企業一下子拍死了。

    ■回應

    淘寶稱反對在這個時期征稅

    昨天下午,淘寶網官方微博回應兩會上關于“加強網店征稅”的聲音稱,“我們不反對征稅,但我們反對在今天這個時期征稅?!?/p>

    淘寶網官方微博稱,“我們不反對征稅,但我們也關心,征稅后能為這個群體做些什么,能為這些年輕人做些什么,對未來做些什么?!?/p>

    數據顯示,2003年淘寶網剛成立時,交易額為2000萬元。2011年,淘寶分拆成淘寶網、天貓和一淘網三家公司。截至2012年11月30日,淘寶和天貓的交易額已經突破一萬億。

    “對于網絡零售稅收政策上的寬松,客觀上造成了網絡零售與實體零售的不公平競爭??蓪ιa經營規模較小,月銷售額低于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的個人或者合伙網店,當月免征增值稅(營業稅)?!?/p>

    ——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

    “我們不反對對電商征稅,但我們反對在今天這個時期征稅。對辛苦創業的個人小店主征稅,對年輕人的就業征稅,對年輕人的希望征稅,對年輕人的未來征稅?!?/p>

    ——淘寶網官方微博

    對話

    “對網店征稅與鼓勵小微企業并不矛盾”

    新京報:很多人認為網絡銷售的低價格,主要是因為網店經營成本較低形成的,而實體店則因為要支付大量的門面租賃等高額成本,所以必須依靠提高商品價格來填補成本,是這樣嗎?

    王填:不是這樣的。實體店確實需要支付門面租賃、人員工資等成本,但是網店同樣要支付高額的物流成本。實體店的商品物流是批量的,平均成本較低,而網店銷售則主要依靠快遞等方式,單件商品的物流成本太高。這兩者相抵,電商比實體店商品便宜10%-12%是正常的。

    現在的情況是兩者價格相差太懸殊。我認為,網絡零售的價格優勢,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資本推動,補貼到價格中;另一方面,是由于未對經營者征收增值稅以及所得稅,一些網絡零售企業銷售的產品為無票經營。

    新京報:國家為了鼓勵小微企業發展,對小微企業進行稅收減免,很多網店都是小微型的,這與你提到的對網店征稅是否矛盾?

    王填:并不矛盾。國家確實規定了年營業額在2萬以內的小微型企業可以免稅,我也認為應當用免稅等手段來鼓勵這些小微企業發展。對年營業額2萬元以下的小型網店,照樣可以免稅,這可以通過對“支付寶”等支付平臺來進行統計。

    新京報:你認為電子商務納稅的難點在哪里,怎么解決?

    王填:難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納稅主體的確定。目前最有效的監控手段可能還是“支付寶”,但是僅僅依靠支付寶還不夠,因為有很多網店的支付并沒有通過支付寶。所以,要將這些納稅主體鎖定,必須從網店的工商登記、稅務登記入手,同時需要工商、信息、銀行、質檢等多方面的配合,形成聯動的監管體系。

    二是征稅主體的確定,網店遍布在全國各地,很難確定其所在區域。是按照網絡平臺所在的區域來確定征稅主體,還是按照網店所在地來確定征稅主體呢?這可能是稅務機關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李靜)

    行業

    電商倒逼實體企業觸網

    1999年,當34歲的馬云還在房間內四處貼報紙抵抗房屋漏水的時候,他宣稱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那時候中國人還不知道電子商務是什么。13年后,電子商務的興盛倒逼實體企業布局網絡銷售。傳統企業批量觸網,以李寧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從服裝到家電、甚至汽車企業,在過去幾年紛紛加大線上渠道的運營力度。

    2012年“雙十一”當天,國內電子商務創下191億的交易額,使更多傳統企業意識到線上渠道的重要性。同時,以蘇寧、國美、銀泰等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商加大了電商推進力度。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的網絡零售總額達到1.3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6.3%。據阿里研究中心測算,到2016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將達5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總額的12%。到2020年,這兩個數字將分別達到10萬億元和16%。2012年,阿里平臺上共完成農產品交易額約200億元,經營農產品類目的網店數為26.06萬個。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信息社會50人論壇”2013年第一次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發布了一項正在進行的關于信息經濟前景的研究,其中首次提出“電子商務經濟體”的概念,并預計2020年中國的電子商務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商務經濟體。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