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國某著名交通導航服務商發布了全球擁堵城市排名,全球最擁堵的100個城市中,中國大陸有21個城市上榜,而成都排名第19位。
今年的榜單基于全球36個國家218個城市的測量得出。這份報告稱,全球擁堵情況最嚴重的時段出現在晚高峰。相比不擁堵的情況,車主平均要花費雙倍的時間在晚高峰通勤。同時,每周一的早高峰和每周五的晚高峰也是全球道路交通最嚴重的時段。
在2014年一整年,所有車主耗在晚高峰堵車路上的時間超過100個小時。各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指數排名是依據車主因交通擁堵多花時間的百分比來獲得,全球擁堵前30名的城市中,中國大陸有重慶、天津、北京、廣州、成都、上海、石家莊、福州、沈陽、杭州等10個城市上榜,成都位列第19。
城市的擁堵在一定程度上和車輛的保有量和增幅有著密切的聯系,截至2014年3月,成都地區的汽車保有量突破268.59萬輛大關,中心城區114.18萬輛,僅次于北京。
根據成都交通部門統計,成都中心城區汽車使用強度為每天3.5次,遠高于上海每天2.4次的水平,每個工作日在成都車管部門上牌的新車,已經連續62個月月均超過2萬輛。根據2011年至2013年的完整數據,私家車的數量從2011年的166.82萬輛,增加到2013年底的228.39萬輛,占據了汽車總保有量的87.86%。成都人用車的頻率,也加劇了路網交通壓力。
此前,根據成都市交委統計分析,成都市時速0至10公里,嚴重擁堵的路段在早晚高峰超過了40個。
成都市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3年底,成都中心城區(繞城以內)已建成總長度為2673公里的道路,但道路延伸長度遠遠比不上汽車增長速度。
為了緩堵,成都先后實施了汽車尾號限行、區域單循環、潮汐交通等多種措施,成都環狀主干道和放射性主干道車速均有提升,城區主干道普通公交車的運行速度較限行之前有所提高,地鐵日均客運量也大大增加,這些措施的制定能在一定程度緩解交通擁堵狀況和蔓延態勢,但緩堵效果被不斷新增的交通需求所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