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18日省環境監測總站召開的“2015年2月全省空氣質量會商會”上,專家們討論認為:2月我省霾天頻現,各地的PM2.5和PM10兩種顆粒物對空氣污染“貢獻”較大。成都因城市管理日趨規范,顆粒物月均濃度降幅較大。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提出:短期內要改善空氣質量,各地須加大力度向城市管理要成效。
冬春本就是霧霾多發期。2月份,整個四川盆地都持續監測到霾天氣。但與1月份和去年同期相比較,除瀘州(微博)、自貢(微博)、宜賓(微博)等川南城市霾天氣有增加外,包括成都在內的其他城市,霾天數都呈現減少趨勢。
盡管霾天頻現,但整體來看,2月全省城市空氣質量比1月明顯好轉,PM10月均濃度下降24.3%;相比去年同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也下降10%以上。
據會商分析,2月空氣改善,源于當月生活、工業源排放強度降低,部分城市春節管控煙花爆竹燃放等措施,以及各地淘汰黃標車、城市能源結構調整及工業企業外遷等大氣污染防治取得的持續成效。
會商會還公布了8個環保重點城市PM2.5和PM10濃度的變化情況,總體都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其中,成都2月PM2.5月均濃度9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1月下降23%,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5%;成都PM10月均濃度12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1月下降25.8%,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9.7%。“雖然2月成都空氣排名依然墊底,但縱向相比,顆粒物濃度降幅明顯。”羅彬認為,這說明成都加強城市管理規范化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會商專家看來,由于城市管理規范化進展不同,各地空氣質量改善成效的差異也開始顯現。尤其是中小城市,在建筑揚塵、道路揚塵等城市管理問題上遠未規范,影響了空氣改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