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Android問世起,蘋果便一直抱怨它是一個“抄襲者”,而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一大批由Android OEM廠商制造的“iPhone殺手”問世,如三星Galaxy S系列、HTC One系列等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蘋果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些產品時刻提醒著人們:它們都是iPhone的追隨者。
??? 然而,量變最終帶來質變,如果你仔細觀察目前最新的Android手機,會發現他們已經成為iPhone真正的競爭對手,不論是三星S7,還是華為P9和小米5。
??? The Verge認為,蘋果的競爭對手最初通過模仿獲得發展機會,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這種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廠商們認識到高品質工業設計的極端重要性,如華為去年的研發費用達到10億美元、小米5經過兩年的開發才問世。當然,一些產品仍具有類似iPhone的結構,但它們已經具有辨識度,看上去與iPhone并不完全相同。
??? 以P9為例,華為放棄了去年類似索尼Xperia系列的設計,金屬結構看上去更像iPhone,同時率先實現了傳聞中iPhone 7 Plus具備的背部雙鏡頭設計,這使其看上去非常獨特。功能方面,雙鏡頭能夠手機更多光線、提升對比度,這種設計理念實際上已經超越目前的iPhone產品。再以三星為例,自去年的S6開始,三星開創了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并在今年的S7系列上發揚光大。也許S7的設計結合了多個產品的特點,包括蘋果早前的iPhone 4,但最終帶來了獨有的辨識度,三星也逐漸摘下“蘋果模仿者”的帽子。
??? 當然,蘋果也并非原地踏步,它也是一家極具創造性的科技公司,或許蘋果已經想出了再次引領行業的設計或是技術。但在此之前,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蘋果的早期模仿者們,也逐漸成長為行業內的翹楚。
??? 然而,量變最終帶來質變,如果你仔細觀察目前最新的Android手機,會發現他們已經成為iPhone真正的競爭對手,不論是三星S7,還是華為P9和小米5。
??? The Verge認為,蘋果的競爭對手最初通過模仿獲得發展機會,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這種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廠商們認識到高品質工業設計的極端重要性,如華為去年的研發費用達到10億美元、小米5經過兩年的開發才問世。當然,一些產品仍具有類似iPhone的結構,但它們已經具有辨識度,看上去與iPhone并不完全相同。
??? 以P9為例,華為放棄了去年類似索尼Xperia系列的設計,金屬結構看上去更像iPhone,同時率先實現了傳聞中iPhone 7 Plus具備的背部雙鏡頭設計,這使其看上去非常獨特。功能方面,雙鏡頭能夠手機更多光線、提升對比度,這種設計理念實際上已經超越目前的iPhone產品。再以三星為例,自去年的S6開始,三星開創了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并在今年的S7系列上發揚光大。也許S7的設計結合了多個產品的特點,包括蘋果早前的iPhone 4,但最終帶來了獨有的辨識度,三星也逐漸摘下“蘋果模仿者”的帽子。
??? 當然,蘋果也并非原地踏步,它也是一家極具創造性的科技公司,或許蘋果已經想出了再次引領行業的設計或是技術。但在此之前,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蘋果的早期模仿者們,也逐漸成長為行業內的翹楚。